-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己三、修治一切有情安樂增上意樂(第五十七至第六十句)
十方所有諸有情, 願無疾病常安樂,
眾生法利悉順成, 所有意望亦成滿。
此亦如前,能以自身及資財等,施捨十方世界六趣所攝盡其所有諸有情已,願令彼等無有疾病。言「無疾病」者:謂如契經多處所顯,或云疾病、或云愁憂、或云惱壞,皆是總標生死之苦及彼苦因、業與煩惱。
故今願令離生死苦及其因已,身心成就圓滿安樂;復願眾生成辦所求合法義利,一切順緣如意成就;又願眾生當來獲得佛位意望亦能成滿。
此以施捨有情趣入多種道法(50)為其主要。又此亦是修治慈所緣(常安樂)、修治悲所緣(離憂苦)、修治希求利他意樂方便(51)。(第三句、第四句)。
戊二、不忘菩提心之道,有五:(己一、憶念本生,常得出家。己二、不毀壞戒。己三、隨各別有情言音而為說法。己四、相續調柔、勤修六度。己五、斷除罪障。)
己一、憶念本生,常得出家(第六十一至第六十四句)
我為修行菩提行, 一切趣中念本生,
諸餘生中受生死, 願我常得趣出家。
若如上說,為令成辦他有情利,自應證得正等覺位。此最勝因:由我修行發菩提心,增長菩提心所有賢行。為修行故,人天等趣,在在所生,
爾時獲得如念宿住(52),能念一切轉受餘生(53)。以此力故,一切生中,展轉領受諸生死時(從生至死,於其中間),憶念處在居家過患、出家勝利,恒趣出家。
是謂有如不動苾芻,發如是心:我行一切菩薩行時,乃至尚未成正等覺,唯一求得苾芻(即比丘)依身。此中主要,乃至未得大地中間(未登地前),多分能由在家過失障菩提心,故其中間一切餘生,願常出家,此為不忘菩提心第一因。
己二、不毀壞戒(第六十五至第六十八句)
我隨一切如來學, 畢竟圓滿其賢行,
戒行清淨無汙垢, 恆不毀犯無過行。
一切餘生受持願心,及趣入心(54)。
初謂隨學三世一切如來,後謂畢竟圓滿普賢之行,此所依者,謂三種戒(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