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3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阻你修道成仙的道教十魔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7-16 03:50: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阻你修道成仙的道教十魔

道教之經典將魔分成十類,《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四五:“行道之士,先明於制禦之法,其魔有十,故具於篇內。學者深而造之,勿為魔之所試,斯道不難成矣。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此十魔者唯有天魔為仙帝所幻試,非野鬼或邪魔之所為,其餘九者須謹慎應對之。經中有提及訣、印、咒以退之等等在此不便多提,下文以內煉修為之義而對之。


十魔試煉之含義

1、天魔
《上經大法》:“天魔者,修煉居山之士一念纖塵,而被魔王之所敗而不能成真。何者?正煉火丹修真養浩行持入靖,或目見顯現形影,幢蓋幡花百種天香異雲覆室,或耳聞仙樂之韻,此乃天魔之所試,即非正道之所履行也。”
對於天魔之說可謂“著象”所至。在《坐忘樞翼》有提到:“若定中念想。則有多感眾邪。百魅隨心應現。真人老君。神異詭怪。是其祥也。”自是端正體心而寂守,心常靜以符道元,當知空中無形,有形者道之末也。所當見幻識幻,如當風掠而不著,幻滅爾後即證《上經大法》:“其魔自退,變神為元始天尊。”
此點經文所言無誤,而實作者所驗之非一般之俗想,當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空中之妙有者本乃一炁也,一炁元始乃永恆之真。此天魔滅幻之試煉過後才能算是“初得一炁入玄門”。

2、地魔
《上經大法》:“夫地魔者,行持之士步罡變神,書符呪水起念不正,多被地魔之所試。何者?正欲思存而心生疑議,步掏書呪而亂其心元,或照形而不辨其姓名,或附身而不通言語,抵敵道法毀辱真文,皆非邪鬼之所依,即地魔之所試也。”
對於地魔之說可謂“修煉不足”所至。步罡變化一炁通神,爾後持法書符之際竄起不正之念,隨壇地司城隍感知其邪念而阻其玄法運行,使其法不靈不應。此皆是持煉法度之人平日心不修正戒律不遵所致,身中心性內煉之事旁人不可知,雖言語莊重行為有節,然心念不正稍有縱馳者神人地司即察。趁念不正更亂其心,以示急急正心斷念。若誡示不醒者必然群魔竄心,日後身敗名裂登真無望皆由此啟。


3、人魔
《上經大法》:“夫人魔者,行持之士皆有之。或居山或入室,書符步呪掏訣行持,方欲行用一念有殊,或被言語誼嘩穢臭腥膻,雞犬、孕婦、師僧尼俗衝突壇場,以至惑亂法身思存不正,符水不應呪訣不靈,皆人魔之所試也。”
對於人魔之說法可謂“俗緣無斷”所至。此點學道修真之士多人有之,當須多加留心。學道之人本應深居簡出,所結者止於雲朋霞友而已。若無應酬往來何有尼俗之輩喧嘩道壇,若拒酒食邀約何有腥膻之物穢臭居室,若不情希升進何有師僧衝突壇場不寧,若無顯德露能何有雞犬、孕婦聲聞不停。此般終日吵鬧無休必然身心不得安寧,心不遠俗必然離道日遠,符水不應呪訣不靈此理所當然也,俗緣不斷獨居深山也無用。

4、鬼魔
《上經大法》:“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壇於伏屍之地,一念稍悮,即夜夢魅,屋宇虛嗚,禽鼠出以現形蛇,蟲顯其怪狀,惑亂正法恣壞靈壇,皆鬼魔之所試也。”
對於鬼魔之說法可謂“法煉不專”所至。學道修真之士勤習道法以濟眾生而得積功,學一則專勤習則精,日久功夫自然深熟,倘若貪多好學無一專精,遇有大力邪鬼糾纏欲驅退之,然而施法不純召降不精,以此行者猶如小丑獻世,徒惹邪穢纏身嬉鬧而已。《清微道法樞紐》:“畫符不知竅,反惹鬼神笑;畫符若知竅,驚得鬼神叫。”正氣者天罡也一炁之發散也,保常寂心以入其道,養其浩運法必靈。言雖如此但得幾分之專精,學道煉法之士當須自明。


5、神魔
《上經大法》:“夫神魔者,行持之士,或因驅攝或破廟除精攝祟召魂、一念恣狂多為神魔之所試。或現形影或作言詞,拋石旋風吹號歎泣,變化多端見其異狀,盜法壇之供具竊丹藥之祕文,惑惱法身無有休息,皆神魔之所試也。”
對於神魔之說法可謂“戒律不嚴”所至。昔時薩天師在外雲遊,遇有神主不在,神使索求淫祀之廟,故召攝天雷以勘斬之。隨後主神回見心有不甘,請領戒鞭以尾隨天師欲伺其犯戒而擊之。十二年爾後未見有分犯戒律故誠心敬佩,自請為天師護法。學道之人法煉之士,當須以戒為止神鬼自然不敢相擾。

6、陽魔
《上經大法》:“夫陽魔者,行持者正欲內行,以濟生死其一,心念不真或情欲四起,怨憎作念受著情懷,煩惱憂心是非競亂,此陽魔之所試也。”
對於陽魔之說法可謂“性命不周”所至,此點於歷代多有之。修煉之士本當心常寂靜內養正氣,于內者常安于外者常逸,俗緣謝盡死生如一。若收心未竟其而功者,煉養有盛此必然身強氣盛欲念大作,俗念不斷必然怨憎時有,人倫未盡必然憂心煩惱。先命後性者於收心此項必須更下功夫。

7、陰魔
《上經大法》:“夫陰魔者,居山之士修習祕文,或思存之際入室之間,一念差殊即聞四野歌悲冷風亂作,心生倒見妄起貪嗔,談及雜言多宣死諱,或行于道路逢僧遇屍血穢厭我神光,皆陰魔之所試也。”
對於陰魔之說法可謂“取氣不純”所至。存思之前當知至道之氣正直浩大生生不絕,故只取真正生氣不用雜炁。且煉養之際不觸死穢不言屍喪,修煉之士若不以此為分際,取氣茫然萬般皆觸所言無擇,存思煉養之際念頭一差,即感召非物或心生左道之念,又觸念不滅意隨心牽日久必然敗道。


8、病魔
《上經大法》:“夫病魔者,行持之士一念乖殊,四大失理飲食差時,寒暑失調多生疾患,纏綿不退損害行持,此病魔之所試也。”
對於病魔之說法可謂“衛生失調”所至,饑當食寒當衣,此符自然之理也。若餐飲無序寒暑不避旱濕不分,悖逆天象自然之理故而生病,此病者乃自取也。

9、妖魔
《上經大法》:“夫妖魔者,山林多有之。凡入靖修煉一念不真,多招狐狸山精石怪妖魅,恐人成道化作妖豔以求宿食,或歌豔麗詩詞以現形影。故行大法之士,多忌之。”
對於妖魔之說法可謂“正氣不足”所至,《道法樞紐》或問:制邪之道如何?師曰:但修己以正,立可制矣。子不聞“花月之妖不敢見狄梁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猶且知懼,況有道之士哉。而此句原于袁牧《甘澤謠》素娥曰:“請公不召梁公,今固召之,某不復生也。”三思問其繇,曰:“某非他怪乃花月之妖,上帝遣來亦以多言梁公之心將興李氏。今梁公乃時之正人,某固不敢見。”(梁公,狄人傑)。學道修真之士,心行光正故妖魅邪祟不敢進身,山精邪魅競相來戲者,必然心有不正有虧暗室。


10、境魔
《上經大法》:“夫境魔者,行持之際或于道路別室之中,見一物而一念起貪嗔之心,目視非色耳聽惡聲,或入室中見諸氣象形影之端,皆境魔之所試也。”
對於境魔之說法可謂“清靜不足”所至,學道修真之士營生于外見諸色形聲財貨奇物,可同求不可同貪。入室瞑目靜心見諸祥瑞內景,不可著幻。《清靜》:“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無,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但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入境滅境乃得常寂。心能常寂此乃道同。

《上清隱書》高上消魔王曰:凡上真已成真人猶凶魔所試,何況凡學之夫耶。仙道得成,亦不被試者,皆是九天制魔保舉,故魔宜先試其邪正也。得魔保舉便白日升天,豈可為咎魔也。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之十六,玄師曰:凡學士行持洞視,多致群魔所惱,遂乃退敗功力。如見美貌靈妃,不可熟視,多是三官五帝玉童玉女,察人功過。亦有清靈善爽魔軍變化故來惑人。或作鬼怪變現百種魔試,欲人大功不成。及內人親戚間阻皆魔鬼使然,欲其中道而廢。

道教所言之魔者並非全然為邪惡之類,本有正邪之分。而內魔之患遠多於外魔之擾,當知心若純正絲魔不生,形端氣正邪精驚心。消魔之理不在玄奧之中,但看個人日常之心行舉止如何。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17:4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