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69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8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家之「魂魄」
「魂魄」一詞的出現,其來已久,然而各家以不同的觀點來論述,皆有其各自的見解。對於各家對「魂魄」的解讀,雖無法逐一敘述,但大致上可以歸納為十類:
一、以「陰陽」論魂魄者:
將魂魄以陰陽論述,認為「魂」為「陽」,而「魄」為「陰」。
如陳氏《禮記注》曰:「魂者,陽之靈,而氣之英;魄者,陰之靈,而體之精」,又如高誘《淮南子注》曰:「魂者,陽之神;魄者,陰之神」
二、以「五行」論魂魄者:
將魂魄歸屬於五行,認為「魂」屬木,而「魄」屬金。
如朱子全書曰:「魂屬木,魄屬金」
三、以「五臟」論魂魄者:
認為魂魄存在於人體的五臟。
如《內經》云:「心藏神,肝藏魂,腎藏精,肺藏魄」;《內經》又曰:「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出入者,謂之魄」,說明「神」與「魂」、「精」與「魄」互為伴隨。
四、以「鬼神」論魂魄者:
使用鬼神之名詞以代表魂魄之寓意。
如《禮祭義》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此言中的「氣」即為「魂」之意思,古人常將「氣」與「魂」合為一談,如《延陵季子》曰:「骨肉歸於土,魂氣無不知」,足可見其意。
五、以「動靜」論魂魄者:
藉用動靜之狀態,代表魂魄之意。
如《性理大全》曰:「動者,魂也;靜者,魄也」,凡能運用則為魂,而魄則不能。
六、以「升降」論魂魄者:
把冷熱升降視為魂魄的論述。
如《朱子全書》曰:「人將死時,熱氣上出,所謂魂升也;下體漸冷,所謂魄降也」
七、以「志氣」論魂魄者:
將「志」與「氣」兩者互為比較,勝者分別為魂和魄。
如《蘇氏易解》曰:「眾人氣勝志而為魄,志勝氣而為魂」
八、以「思量」與「記憶」論魂魄者:
將自然記事與搜索思量區分為魂魄。
如宋儒黃勉齋曰:「人只有箇魂與魄,人記事自然記得底是魄,如會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魂主經營,魄主受納」
九、以「知覺」與「形體」論魂魄者:
分別將知覺歸屬為魂,形體歸屬為魄。
如《禮祭義》註曰:「人之知覺屬魂,形體屬魄。如口鼻呼吸是氣,那靈處便屬魂;視聽是體,那聰明處便屬魄」
十、以「生成之先後」論魂魄者:
依照人類從胚胎形成到初為人形的順序,分類為魂魄。
如《春秋左氏傳》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又後人為之解釋為:「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時,人初間纔受得氣,便結成箇胚胎模樣是魄。既成魄,便漸漸會動,屬陽曰魂」
以上諸家論說雖各有不同,但以總體來看,其「魂」與「魄」相互之間皆有共同的關係存在,「魂」與「魄」二者皆不相離,二者相離則不得其和!在道家的修煉之道而言,「魂」與「魄」不可偏勝,兩者必宜合煉。古者云:「徒知鍊魂,不知鍊魄,死為鬼仙;徒知鍊魄,不知鍊魂,則尸居餘氣耳」。
來源: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