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61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7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茶之道緣
茶飲中的“神仙”和“長生”思想
山水草木,皆有精氣,攝取外界物質,修補體內虧損
在台灣「泡茶」幾乎是各家戶都有的生活習慣,茶曾經給台灣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飲茶的好處早已得到證實,不過真懂得茶的人可能有限?畢竟「種茶、知茶、識茶」可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哦!茶最早的功能就是藥物,這從《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千二毒,得茶而解之」可以得到證實。茶亦有「去肥膩、使人瘦」的功能。在《本草經集注》中述及:西陽、武昌、廬江、晉陵皆有好茗,飲之宜人。《名醫別錄》中肯定「苦茶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不僅道出了茶的養生功效,更指出了古之神仙或飲茶成仙或成仙飲茶的佐證。茶當是養性全形的仙藥,提出茶與神仙的關係。
道教茶能成仙的思想一直影響著後人,而茶能養生的思想直到如今。在《食忌》中提醒:「苦茶久食羽化」,並說:「與韭同食,令人體重」。道教藥王孫思邈在所撰《千金食治茶疏》:茗葉,可久食令人有力,悅志,黃帝云:不可共韭食令人身重。要想飛升成仙、當然不能體重。欲長生成神仙,一應服餌;一應修煉,即煉內丹、也服外丹,方如羽生翼而可飛舉。這或許有點言過其實,但茶的作用卻是不可輕忽的。
道教在養生、醫藥、服餌、煉丹等亦和茶有著密切的關係,都是道教養生的方法和手段。從無數茶與神仙的故事和茶詩中可以證實,良藥善服,例如陶弘景是「種茶、知茶、更識茶」的道教茶人。無怪乎茶神陸羽在《茶經》中多次提到陶先生並引用他的文章,還在茅山追尋他的蹤跡,極富敬佩之情。又漢代人王褒喜好道術,他的烹茶應是最早作為仙藥服餌的記載。另一個道士植茶的最早記載是葛仙公葛玄在天臺山設“茶圃”。《神仙傳》說葛玄“常服餌術”,葛玄用茶當一為成仙、一為養形。宋代歐陽修寫《茶歌》:“論功可以療百疾,輕身久服勝胡麻”。道教人士就是如此探求和實踐的
長生久視是道教成仙得道的追求,也是道教的本質和核心信仰。“仙道貴實”,飲茶是服食鉺藥的具體實踐,明屠隆指出“茶之為飲,最宜精形修德之人”,故古人切中地道出道教人飲茶專注“茶之功”。道教人求長生,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神農氏就是道教精神的體現,唐劉禹錫稱茶為“名殊眾品、效參藥石”“出自仙廚”。唐元結《宿無為觀》稱道人“茹芝煉玉學輕身”。因此道教在尋找長生不老的靈草仙藥中的探尋,對茶的重視對茶的鑽研其功是不可忽視的。
來源:湖北省道教協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