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61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7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太上老君與三清道祖,道教信仰的最高神是哪位
在許多對道教感興趣的朋友們一慣的印象中,太上老君是三清之首。這也是網上、民間各種神話小說中所公認的,並且三清還有師父「鴻鈞老祖」,鴻鈞上面還有個創始元靈。但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鴻鈞老祖和創始元靈是神話小說的虛構人物,道教裡面是不承認的。而在很多道教弟子的信仰中確實是以「太上老君」為道教最高神,也尊稱為「太上道祖」。可道教中正規的三清的排序卻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清寶誥》裡每天在念:太上老君,道德天尊。這裡看到太上老君不僅不是三清之首,而且還排在三清的最後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討論之初,先給大家介紹一個概念: 「道」。
道教的根本信仰,就是「道」。道是什麼?經文中說:有一事物在宇宙之前就已存在,無形無象,無色無味,永恆運轉,不生不滅,無所不在,無所不涵。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給它命名,叫「道」。「道」的初始狀態是均勻一致的(道生一),經過衝撞、沉澱分離成「陰」、「陽」二炁(一生二),陰陽二炁沖和、交融形成宇宙、天地、萬物、群生(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切事物都是陰陽相互排斥,又相互平衡的對立統一的存在(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道德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不生不滅,「天地」有生有滅。天地的反覆生成和壞滅即在「道」的運轉之中。而天地萬物雖然千差萬別,形態各異,但都是由「陰炁」和「陽炁」合和而成,都包含「陰」「陽」兩種物質因子,包含著內在矛盾,這兩種相反而矛盾的物質因子,是相互補充、彼此和諧的,它們是對立統一的。這正是道生萬物的運作方式,天地萬物都遵循「道」的法則運轉著。
但在道教神學體系中則認為,「道」就是「太上老君」。「道」散則為炁,聚則為形。聚形的時候就是太上老君。《老子想爾注》云:「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其明確告訴世人:太上老君就是「道」,「道」就是太上老君。因此而言,太上老君是道教中至高無上的「道」,總攝一切法門,是不可動搖的信仰。道教的一切神都歸附於太上老君。
隨著道教理論的發展,之後又出現「老君一炁化三清」之說,道教的最高信仰由一尊神變為三尊神,以太上老君分列三清三位神,分別代表「道經師」三寶、「洞真、洞玄、洞神」三洞經法、宇宙形成的三個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一、二、三」)、三清三境三天。把太上老君分為三清,是太上慈悲為了方便大眾理解道教的理論,實則三位都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在道教中,天尊為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玉清、上清、太清之號,皆為大道(老君)的別稱,是道教對「道」分了三個不同層次的闡釋。
元始天尊是一個非常年青的形象,代表宇宙的初生狀態。元始天尊左手執黍米寶珠(即元始天尊懸珠說法的寶珠),象徵「無極」,表示「道」最初始時為均勻一片的混沌狀態,即「無極」,即道生之「一」,這是道教的第一個大世紀,道教稱混元時期。
靈寶天尊是一個青壯年的造像,代表的是宇宙的衍生和發展的狀態。靈寶天尊手捧太極圖,象徵「道」從最初始的均勻混沌一片分離成「陰」「陽」二炁,即「太極」狀態,乃是「二生三」之「二」。有的靈寶天尊造像執玉如意,象徵「靈寶經法」和「抱送玉皇上帝」。靈寶天尊主宰的是道教第二個大世紀,道教稱洪元時期。
道德天尊是一個慈祥的老人形象,代表的是宇宙萬物已經形成的狀態。他手持太極神扇,扇是「三」的諧音,扇子上的太極或日月指「陰陽」,太極扇表示陰陽二炁沖和、交融形成宇宙、天地、萬物、群生,即「二生三,三生萬物」的「三」。道德天尊主宰和象徵天地形成、萬物化生、天生五氣、地生五味、人民食之、得以生存的道教第三個大世紀,道教稱太初時期。
「太上老君」四字,具有極深的勝義。太者,言空間之最大;上者,言高下之最上;老者,言時間之最久;君者,言世間之最貴,所以「太上老君」四字包含至大、至高、至久、至貴的意思。「道」能使一切眾生在三清眾聖面前,不論物種、貴賤、貧富、賢愚,一律平等。道教強調,一切眾生都可以信仰道,都能夠學道、得道。太上老君現三清法相表法,把太上老君之號冠在三清之末的道德天尊身上,故作卑微,也許就是道祖在向眾生闡釋「不敢為天下先」的品格。
《道德經》上說:「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道,雖然是至高,但是不自以為高,恩披萬類、功及萬靈而不居功自傲。此正是修道人的修行典範。
(道教之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