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18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古琴」與道家文化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10-22 00:45:0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古琴」與道家文化

古琴,原稱「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為中國的彈撥弦樂器,自古流傳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之中的「絲」,而八音之中,又以絲為最。

「琴」,初為五弦,漢朝開始定製為七弦,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其為古時文人吟唱的伴奏樂器,被文人視之為高雅的代表,更將其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為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古琴的內涵更由琴器、琴藝昇華至琴學、琴道。


道教與古琴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道教教理更深遠地影響著古琴外型設計及音韻美學的思想。

在古琴的外型及結構上,其設計融合了空間與時間的概念,並加入物質元素。在空間的概念上,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因而將其面板設計成弧形,以代表天圓,且將其底部製作為平的,以表大地遼闊之意。而在時間的概念上,琴弦長度為三尺六寸六分,用以象徵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並以十三個琴徽代表一年之中含閏月的十三個月。在物質元素上,將古琴之部位分為嶽山、龍齦、龍池、鳳沼、雁足、七弦,意味著流水由山岳發源,流動到龍嘴而彙聚到雁足,並藉由弦眼讓水流回到嶽山以儲存,形成整體的迴路。在古琴整體的外型製作上,「觀物取象」透露著對天地自然的效仿,而相關的部件又如同「流水」般的設計,與道家「道法自然」以及所提倡的「上善若水」的思維十分契合。

在音韻上,古琴的聲音為低八度,與人的心跳頻率吻合,且音色於散音的渾厚、以及泛音的空靈,可讓人有天、地、人融合之感,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意境。再以演奏方式而論,指甲和指肉相互配合的指法,亦代表著陰陽結合,剛柔並濟之意。

老子的《道德經》中提出,“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其“大音希聲”的“希”,意指無聲之樂,“聽之不聞名曰希”之意,後人將之建立在有聲之上,為「稀疏」之意。此外,《道德經》又提出「淡乎其無味」的觀點,其為「淡和」之意。「稀疏」與「淡和」的思想被名士白居易、周敦頤、阮籍等人吸收、發展,形成在音樂審美上的崇尚以及琴人所追求的目標。再者,南華真人在《莊子•外物》所述的“得意而忘言”之思想,亦被陶淵明等人繼承,遂使追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也成為古琴音樂審美的重要特徵。

而在道家琴曲中,更充分地展現出道家向來講究「天人合一」、「返樸歸真」的文化與哲理。當代著名琴家汪鐸先生,將《莊周夢蝶》、《洞天春曉》等琴曲歸類為道家講求道法自然,返樸歸真哲理的代表琴曲,又將《崆峒問道》、《騎氣》等琴曲歸類為道家養生之道的代表琴曲,更將《逍遙遊》、《列子御風》等琴曲歸類為道家修煉精神升華的代表琴曲。

古琴,既是具有怡情吟心之效的樂器,亦是一種“道器”,借之有修真悟性之得,可通達大道、復返自然,因而備受山林隱者、抱朴之士 、修真之流所鐘愛,許多道門的高道祖師更是古琴的演奏家。縱使歲月經過千年,古琴所體現的大道玄妙仍然是世人孜孜追尋的無上境界。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八音、維基百科-古琴、百度百科-道家琴曲、中文百科-道家琴曲、方塘智庫、中國民族宗教網

來源: 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3 21: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