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00|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參禪與入定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12-3 00:41: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參禪與入定

禪是人間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禪不是什麼神奇玄妙的現象,禪是「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如果你懂得的話,可以說人間到處充滿了
禪機,大自然裡無一不是禪的妙用。

近年來禪的發展已由東方普遍至西方,並由僧眾廣及到信眾的參修。禪對於生活在繁忙工商業社會的現代人而言,如能每日靜坐幾分鐘,甚至每隔一段時日到寺院參加禪修活動,將有助於我們獲得再出發的力量。

說到禪,參禪打坐是修定的一種方便法門,但是有的人坐禪為了求神通、靈異,因此專走旁門左道;有的人坐禪是為了成佛,然而發心不夠,方法不對,因此久久見不到消息。

其實,禪門裡的歷代祖師參禪,都不求成佛,只求開悟。因為成佛不是「求」得的,而是要「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經過長時的修行,一旦福慧具足,自然圓成佛道。因此,坐禪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禪定的功夫落實在生活上,要從日常的行住坐臥、出坡作務中體會佛法,才會有禪,否則離開了生活,固然沒有禪,離開了作務,更無法深入禪心。

自古以來,禪師們都非常重視生活裡的勞動和服務,像黃檗禪師曾經開田、摘菜,汗流田裡,不以為苦;溈山禪師曾經摘茶、合醬、泥壁,從茶園工作到廚房,從做醬菜到水泥粉牆、挑磚砌瓦,樣樣做過;臨濟栽松、鋤地,將一棵棵樹苗種下,為了餘蔭後人;石霜禪師在米坊篩米,雙手勞動不停;雲巖作鞋,孜孜矻矻幫人補鞋;仰山牧牛、開荒,在荒原上行走跋涉;洞山鋤茶園,一鋤鋤揮下,汗流如注;雲門擔米,寺裡的米糧都由他一肩肩挑起;玄沙砍柴,那握著柴刀的手,長著累累的厚繭;趙州掃地,日掃夜掃,把多少煩惱掃成堆;雪峰斫槽、蒸飯、畬田,不發一聲苦,不喊一句累,默默在毒辣的大日頭下耕耘;丹霞除草、蒔花,從一草一花中憬悟生命的義諦……等等。此外,像道元的種菜、楊岐的司庫、百丈的務農、圓通的知眾、百靈的知浴等等,在在都說明禪者非常重視生活。

禪者在衣食住行的生活裡是離不開作務的,就如同魚離不開水,樹少不了土,生活作務是禪者的道糧,很多禪師就是在彎腰劈砍、直身挑擔的生活裡悟道,例如:香嚴智閑在鋤地耕種時開悟、洞山良价在瞥見河裡自己的倒影時開悟、夢窗國師在靠牆就寢時開悟、虛雲和尚在捧杯喝茶時開悟、永明延壽聽到柴薪落地的聲音而開悟等等。

悟才是參禪入定的真正目的,禪師們悟道之後,山仍是山,水仍是水,只是山河大地與我一體,任我取用。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道,就是自家風光,是不假外求的,所以開悟還是要靠自己,要自己去覺悟。

(星雲法語)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1-12-3 09:36:25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2-3 09:41 編輯
禪門裡的歷代祖師參禪,都不求成佛,只求開悟。因為成佛不是「求」得的,而是要「三祇修福,百劫修相好」,經過長時的修行,一旦福具足,自然圓成佛道。

滿嘴空話
對於「」該如何一無所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應住眼處。亦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文殊師利問經》不以此心意識 修行般若波羅蜜。


不能用心.意.識 修「般若智慧」。
不能住眼耳鼻舌身意 修「般若智慧」。

這些正確的「般若智慧修行方法,都是名師不會教的。
他們卻告訴別人,他們能教你成佛????____蠢蛋才會相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8 09:5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