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7-3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49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4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何為“羅天大醮”
近年來,內地、香港、東南亞等地都舉行過“羅天大醮”活動,為道門興盛與世界和平祈福。這種道教最高規格的大型齋醮活動,吸引了全世界道教信眾的關注,成為道教界的喜事、盛事。那麼,究竟什麼活動才能被稱為“羅天大醮”呢?
“羅天”是指三界之上的大羅天,含義為諸天,有網羅諸天諸地之意,在道經《雲笈七簽》裡說:“八方世界,上有羅天重重,別置五星二十八宿”。
“醮”(音“教”),在中華傳統經典禮儀中,是士人加冠和婚娶時所舉行的一種儀禮,而作為一種祭儀,則來源於民間習俗。道教在宋代以後,逐漸將醮作為祈禱祭禮的主要儀式,乃是祭祀三清、四禦、五星列宿的一種儀典,道士持之為帝王祈福,為國家禱告太平。
早期道教舉辦醮儀的目的是治病、宥罪,醮儀最早是在夜間,露天設供祭諸神的,大唐《六典》中列有七種齋儀:黃籙、金籙、明真、三元、八節、塗炭、自然等齋,其時“齋”已成為一種宗教活動的儀式。
唐以後,“齋”與“醮”開始並成,宋代王欽若著《羅天大醮儀》,道教遂具有了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羅天大醮等盛大的祭祀儀,明代鄧仲修等編定《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時,將齋、醮合併,成為道教宗教科儀的統稱。
自此,歷朝歷代很多帝王每逢國有大事或大災,均召請道士在宮中或名山宮觀設壇建醮。
據道經規定,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羅天大醮三種大醮做法、規模雖有區別,但其目的都是,一護國佑民、二延壽度亡,三消災禳禍,四祈福謝恩,另外還有金籙大醮,玉籙大醮、黃籙大醮等大型道教儀式。
歷史上盛極隆厚的羅天大醮,需搭設九壇奉祀天地諸神,上三壇稱普天,由皇帝主祀,祀三千六百神位,中三壇稱周天,公卿貴族祀之,設二千四百神位,下三層為羅天,由人民供祀一千二百神位,醮期則長達七七四十九天,並分七次舉行七朝醮典,醮科包括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禮鬥醮以及三元醮等。
各類大醮不僅祭儀隆重,醮期長,普渡區內更要用五色布遮天,無論內壇或外場都顯得極隆重莊嚴,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也超出一般醮典許多,其中普天大醮又須皇帝主祭,封建社會時代,民間少有能力建此大醮。如今太平盛世,國家繁榮,道門興盛,適時舉辦羅天大醮活動,成為道教界為國家和世界祈福隆重的儀典,作為道教信徒,與有榮焉。
(初入道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