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普世宗教
“天主教”對應的英語寫作“Catholicism[kəˈθɒlɪsɪz(ə)m]”,直譯“至公主義”、“至公論”或“至公精神”,特指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到宗教改革期間的基督教及西方宗教歷史時期,也是羅馬帝國的奴隸制社會瓦解後~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前整個歐洲中世紀的封建社會主體政教,歷史地位類似於中國的儒家或法家。
該詞由“Catholic”(至公)與“-ism”(主義)組成,其中前者來自希臘語“καθολικισμός”[katholikos],音譯“加特利”,又由‘κατά’(立足於)與“λος’(全部的)組成,定型於晚期中古英語,主要有古典法語“catholique”和晚期拉丁語“catholicus”兩種原始轉寫。詞義等同於英語的“universal”(普世),與描述全人類、全地球的“ecumenical”(大公)通用。因此意指“統括一切的“、“包羅萬象的”、“寬容大量的”,也是對其所信仰的全能天主(俗稱:上帝)的詮釋與定義。
該主義的誕生也象徵著基督教脫離它的母體“猶太主義”(猶太教,Judaism),成為不分種族、國籍的大公宗教。
天主教的立法機構及運營實體稱作“天主教會”(英語:Catholic Church),是“至一至聖至公及宗徒教會”(英語:One Holy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的簡稱,直譯“大公教會”、“公會”、“公教會”,又被形容為“普世教會”(Universal Church)、“慈母教會”(Mother Church)。
該會的前身是耶穌受難後,他留世的眾門徒組織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團體,後陸續在羅馬帝國東部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安條克、耶路撒冷、亞歷山大港與帝國首都羅馬落成五座初代教會管區;當時沒有實際的名稱。得名“大公”,則是由公元70年代接任安條克主教的聖依納爵基於“耶穌基督所到之地,是為大公教會”的思想提出,也就是一個整體的教會,信仰與學說完全的統一,且完整的傳承。
後逐漸單指處於首席位置的羅馬,天主教也逐漸單指羅馬奉行的教條。此外,依納爵和後來的耶路撒冷主教聖濟利祿、伊茲密爾主教坡旅甲等東部領袖強調這一教會的“正統性”,因而東部教會也通稱作“正教會”(Orthodox Church)。
(天主教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