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2-4-22
- 最後登錄
- 2025-2-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51
- 閱讀權限
- 60
- 文章
- 396
- 相冊
- 2
- 日誌
- 19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红花 於 2022-5-5 17:57 編輯
執著是痛苦
遇事能原諒別人,你就是菩薩。
遇事不怒,是看穿紅塵的一種表現;
遇事就跳,是執著紅塵的一種表現。
念念不動,是無念的基礎;
境自如如,能夠讓你在無常的變化中,學會寂靜。
從無念到無生,就是一個去除煩惱的修心過程。
執著就是只看眼前利益的凡夫,
執著的人會把別人對自身的評價看得很重,執著會讓你自卑傲慢心熾盛。
觀身不淨,才不會造業;
觀受是苦,才不會懈怠;
觀心無常,才不會煩惱;
觀法無我,才不會執著。
保持清淨隨緣的心態,才能無欲自然心如水。隨順內心和外境感受,都是隨順因緣的精進。
放得下 · 解得開
人最大的劣點就是騙自己,並喜歡找一個理由,讓本來不如理不如法的人和事,在自己心裡覺得過得去。這就像是有些人,以為自己是如理如法的,最後做出來的事情卻是非法的一樣。
學佛人要遠離三個“不”:
1.不執著
2.不攀緣
3.不行惡
“不攀緣”可以去除貪瞋癡。
“不執著”可以自空無礙;放得下,“心解得開”。
“不行惡”的人,必行善;可以廣結善緣,眾善奉行。常行善者,就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不問是非在人間,
徹悟無常莫等閒。
人間行佛般若道,
勸醒迷途菩薩靠。
學佛人要認識到自己的“心性”,知道自己哪些不能做的一定要“謝絕”;知道自己哪些經不起誘惑的,就要“遠離”。
認識自性,找到本性。
既然知道一切都是空性,首先要做到心中無是非。
人間的是非都是因緣,只是一種緣分,而且是虛幻不實的。就猶如,給你一筐金銀首飾,你一直在裡面想找真的黃金首飾,當別人告訴你在裡面沒有真的,全是假的金首飾,你為什麼還要找真的呢。
菩薩已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全部都是虛幻的,但是我們還在人間這個金銀首飾的大筐裡,拼命想找到真的東西,以為找到了金子就可以永遠保存著。其實一切都是幻境,假的地方怎麼找得到真的東西。虛幻世界,全部都是一個人來,一個人走,沒有一樣東西是可以帶走的。
所以要學會常忏悔,聽菩薩的話,做到“三守”:守戒、守心、守意念。
守住自己的戒心,意念認識到這個世界全部都是空的假的,是虛幻的,你就會不思善不思惡,遠離一切“顛倒夢想”。
對因果的理解,代表一個人的覺悟程度。
理解因果絲毫不爽,懼怕因果,你就不會去造惡因得惡果。
有些人做事喜歡先做再說,等到結果來了再痛苦。
過去的年輕人,在結婚前從來沒有好好考慮過婚後的情況,只是看到當時的情感。其實那也是一種虛幻。後來又吵又罵,覺得對方變了一個人。實際上就是當時我們滿腦子都是自己的“識蘊”。認為對方“一定會對我好”,認為一定會怎麼樣,其實就是這些“想蘊”,當時在你的八識田中,使你根本看不到對方的缺點,當然更不懂“無常觀”。
這就是為什麼愛情會讓你的智商變成“零”。只有用智慧菩提去化解這些愚癡的心,你才能隨緣“解脫自己”。
虛幻恰似人間緣,
無常變化使人倦。
哪有緣分千年好,
善惡相報緣沒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