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貫道的修持觀
我們深知一貫道的道脈傳承,如果廣義地從心法的接續上來說,則可遠溯到伏羲聖人,以至於儒釋道三大教的慧命精神;如果就傳道的儀節上來說,則以明末清初的黃德輝祖師(西元一六二四~一六九0年)為正宗再振的傳道祖師,也是現代一貫道當為傳道團體的開創者。
黃德輝祖師將「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的性理心法,在殊勝了義的傳道儀節中,直指明示還鄉覺路。當時,在修行的路數上,較採重於還原先天的修行方法,而在內修方面則更是別具勝場,因而將如是傳道團體特稱為「先天道」。也因為直接從內修著手,所以入道的要求上是較為嚴格的。而且必須先行修持九節內功(築基、煉己、採藥、得藥、進火、內烹、渴養、沐浴、退符)的前六節基礎工夫,方能有機會得聞性理真傳。這也是在晚近道場的聖訓文獻當中,我們仍可看到金丹修煉工夫的重要文句,其實這還原先天的修行方法,是源於先天道。
如是嚴格的修行方法,一直延續到王覺一祖師(西元一八二一~一八八四年)才有因應時運所需的調適。王覺一祖師特別提出「無極、太極、皇極,三極一貫」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先天與後天本一貫,出世與入世原相融。因為王覺一祖師的創見,是故在後繼者劉清虛祖師的時候,即將如是傳道團體易名為一貫道。以表示一以貫之的修辦道精神,不論從先天到後天,從出世到入世,都是一貫弟子修行的努力重點,也是修行的完整內容。不過,因為處在修行方法的轉型期,是故道務的開拓,仍稍重於內修的工夫上。
直至民國十九年(一九三0年),張天然師尊與孫素真師母奉上天之明命,執掌道盤以來,基於普渡收圓的天時因緣成熟,因此在傳道的儀節上,以及修行義理的闡釋上,可以說是將「三極一貫」的義理,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有於外王以見內聖之採重外王的趨勢。在入道的要求上,就謹以「自己有意願讓生命更美好」的願為基礎,這即是以人人可能的「發心向道為善」為基本訴求。至於修行方法上,則兼容並蓄。有者採重「良心做主」,有者採重「開悟心性」,有者採重「還原先天」,有者採重「懺悔了愿」,有者採重「行功立德」,有者採重「佛規禮節」等等,均在三極一貫的妙義上,有著明確的依據。茲因入道之要求,普及到人人只要發心向道,都可以入道幸受性理真傳,因此,道務的開拓,才經七十餘年,就已普及到全世界五大洲五十個國家以上。
時值普渡收圓的一大事因緣,普令一切有緣的生命,都能得沾天恩師德,得受性理真傳,得明還鄉覺路。因而,自師尊師母、各組線老前人以降,莫不捨身辦道,以身示道。從零開始,渡人成全、開荒設壇,廣行饒益,即使犧牲奉獻,也是歡喜了愿。誠然,在修行的方法上,隨順著各道場的傳統道風,或者是個人的因緣,而各擅勝場。然而,我們都須深記,師尊曾慈悲說:「修道修心,辦道盡心。」已經直接點明修辦道的根本工夫,不論修持的方法如何,原來都是回歸到本心,也就是回到且修出「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道德心、博愛心…」,那麼,才不致於自陷於無謂的爭議之中。同理,不論辦道的因緣,或者是日用倫常生活中,原來均須善「盡」當前之本「心」(開闊來說,即如孟子之充盡四端之心),操存之、保任之、擴充之,並從不安不忍之生命實感中,向上自覺成長超越,順理從德依道而行。希望能做到「仁極仁,義極義,禮極禮,知極知的地步。仁極仁,則無不愛;義極義,則無不正;禮極禮,則無不敬;知極知,則無不明。」
基於如是之體察,我們可以簡約地為「一貫道的修持觀」,做一個簡易的說明:一貫道的修持者,宜在道場生活及現實生活中,也就是在聖凡兩境之中,體現出天理良心,自律自主,尊重成全生命,珍惜善用人生,感恩服務奉獻,時時活好當前一念心,以之實現生命的崇高意義與價值,以之究竟圓融安頓現實生命,以之圓熟人間天堂彌勒家園。
來源:慈覺賢部落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