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學問之道
吉藏法師,俗姓安,隋朝僧。祖父為西域安息人,後遷居中國金陵,幼年時父親曾帶他前往親近真諦三藏法師,真諦為他取名為「吉藏」,七歲依止法朗出家。吉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偉大的佛教思想家與評論家,曾破小乘說一切有部的「執有」和成實宗的「執無」,將梁代公認是大乘的《成實論》降為小乘論。
陳朝末年,兵荒馬亂,吉藏於各佛寺蒐集佛經註疏典籍,藏於三間堂,只待戰事平定便予整理歸納。後來吉藏所以能廣泛涉獵典籍,著述旁徵博引,便是得力於此時期所蒐集的豐富藏書。
他三十二歲時駐錫於浙江會稽嘉祥寺,十五年來從他受學者多達千餘人,人稱「嘉祥大師」。生平講說三論一百餘遍、《法華經》三百餘遍,《大品經》、《華嚴經》、《維摩經》、《大智度論》等各數十遍。他曾受曇獻法師之請,為擴建寺院講演三論,聞法者多到在大殿外搭建大棚座,受益者近萬人。
從五十七歲到六十八歲的十二年期間,吉藏共抄寫兩千部《法華經》,分贈各寺。晚年他帶領大眾以禮懺為定課,後因人數日增,又另行造二十五尊佛像置於各殿堂,讓信眾可禮拜懺悔,齊修福慧。
吉藏七十五歲入寂前曾作一篇〈死不怖論〉,文中提及:「夫含齒戴髮,無不愛生而畏死者,不體之故也。夫死由生來,宜畏於生;吾若不生,何由有死?見其初生,即知終死,宜應泣生,不應怖死。」
釋初參曰:吉藏為三論宗再興之祖,他集眾講學、著書立說,欹歟盛哉!學問之道,貴在「勤」與「拙」;勤意謂勤學、勤思、勤省、勤於自覺,而拙就是老實本分,按部就班。道德可以四兩充半斤,可是學問是作假不得的。今人雖也說好學,不過是以知識來巧辯,矜誇賣弄,沒有真正體會所學,也沒有將學問內化為人格道德的一部分,不過是浮誇不實的世智辯聰。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