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學道學貧
高峰原妙禪師,俗姓徐,號高峰,元朝江蘇吳江人,為臨濟宗僧人。十五歲剃髮出家,十七歲從嘉禾密印寺法住受業,歡喜過寂靜、遠離煩惱的生活,因此入山修行。
他隱居於天目山的西巖石洞,洞口原有梯子可供其上下,他爬上洞口後,就把梯子拿掉了,在洞外標示著「死關」的牌子,從此足不出山洞一步。
有些人認為禪師這樣很可憐,身體無法沐浴,衣服也不能換洗,鬚髮更久無修剃,長久以來,僅以粗糙的食物果腹,所居住的山洞又狹隘簡陋,僅能聊以棲身罷了。平日既無人可以談法論道,也沒有師友來往,未免太孤單寂寞了。
因此就有信徒好奇地問:「禪師,你何必如此自苦呢?」
原妙卻怡然自得地說:「你認為我鬚髮沒有剃除很骯髒嗎?可是我的煩惱卻早已斷除了。你以為我的身體沒有洗滌很汙穢嗎?但是我的身心早已清淨了。你覺得我沒有更換衣服很卑賤嗎?其實,我早以佛法的無上法衣,來莊嚴我的生命了。」
元成帝元貞元年,原妙於焚香說偈時坐化,世壽五十八,諡號「普明廣濟禪師」。
釋初參曰:所謂「憂道不憂貧」,物質生活的欠缺,在禪者看來並不是苦惱,反而是修道的逆增上緣。在禪者的心中,一切榮辱、苦樂、淨穢,都是平等一如的,「隨其心淨,則國土淨」,不論處在任何環境、任何時空,都能悠然自在,放曠逍遙。有人學道,反而是憂貧不憂道,終日汲汲營營,也不關心自己的道念是否有日漸增長,又怎能體悟「學道須學貧」的意義呢。
(星雲大師全集)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