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生活小秘方] 遭蛇咬傷第一時間用止血帶、嘴吸毒液是錯的! 急診醫授「救命SOP」:4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7-23 23:31: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遭蛇咬傷第一時間用止血帶、嘴吸毒液是錯的! 急診醫授「救命SOP」:4守則自保

常春月刊 2022/07/23 09:30


不少人會利用假期前往山區,或是外出郊遊踏青、野宿露營。然而,台灣氣候溫暖潮濕,適合蛇類生長繁殖,從事野外活動時,須慎防毒蛇咬傷。

六大毒蛇咬傷中毒  分3大類

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林柏蓁醫師表示,台灣常見的六大毒蛇咬傷中毒,依其毒性可分為出血性、神經性及混合性三類。毒蛇咬傷症狀嚴重程度會因毒性強度,注入人體毒液量及咬傷部位不同而有差異。



出血性、神經性及混合性 症狀差異在這

出血性毒蛇咬傷,如: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輕則咬傷處瘀血、腫脹、起水泡或血泡,重則引發肌肉組織壞死,腎衰竭,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腔室症候群等致命併發症;而神經性毒蛇咬傷,如:雨傘節、眼鏡蛇,輕則造成噁心、嘔吐、腹瀉及肢體麻木感等症狀,甚而引發眼瞼下垂、複視、視力模糊、口齒不清、流涎等全身肌肉麻痺癱瘓症狀,嚴重恐致意識不清昏迷、呼吸衰竭,進而死亡。

至於混合性毒蛇咬傷,如:鎖鍊蛇,則兼具出血性及神經性毒性。

不同毒蛇各有專屬血清 第一時間認清蛇種

林柏蓁指出,不同毒蛇各有其專屬血清,可治療這些不慎被咬傷的患者,減緩傷害,大幅降低過去須手術清創、截肢,併發重症或死亡的比例。因此,若不慎被蛇咬傷時須保持鎮定,認清蛇的特徵(外型、顏色、花紋),最好用手機拍照,有利醫師識別蛇種,對症下藥。



緊急處置這樣做 避免造成肢體壞死

除了牢記蛇的外觀外,第一時間的緊急處置也相當重要,包括:預先脫下手錶、戒指等束縛物,以防肢體腫脹後壓迫造成壞死;以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避免跑動,過多的動作會促進循環加速蛇毒擴散;同時,盡可能保持患肢低於心臟,減少毒液回流心臟。

不同一般傷口處理 錯誤作法恐加劇症狀

林柏蓁強調,被蛇咬傷處理方式有別於一般傷口,錯誤的處置不只沒有幫助,甚至可能加劇病情,如:冰敷、使用止血帶可能影響血液循環,增加肢體缺血風險;抬高患肢則會加速毒液擴散回流心臟。

此外,切開傷口、用嘴吸出毒液、塗抹尿液、喝酒止痛等,都是常見的錯誤觀念。



野外活動遵循4守則 避免毒蛇咬傷

預防仍勝於治療,林柏蓁提醒,野外活動應遵循下列四點,做好自我防護措施,以防蛇咬:

1、避免裸露: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盡可能包覆全身,避免赤腳、拖鞋,減少蛇咬機會。
2、打草驚蛇:進入草叢時先以手杖或木棍撥動,打草驚蛇。
3、提高警覺:蛇類喜於夜間、清晨及雨後出沒,若於這些時間出入山林,須增加照明並提高警覺。
4、留意棲地:樹上、草堆、岩洞、陰濕處皆可能為蛇的棲息地,故須避免赤手伸入草堆、樹洞或搬動石塊。另外,多數毒蛇擅長游泳,因此涉水時也應小心留意。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1 15:5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