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1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學與生活] 宗教市場論VS潘霍華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7-25 00:44: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宗教市場論VS潘霍華


有一本書,Acts of Faith: Explaining the Human Side of Religion, 二千年在美國出版,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2004年翻譯成中文,書名叫《信仰的法則》。這本書被喻為近10年美國宗教社會學唯一一部大書。

這本書主要用「宗教市場論」或「宗教經濟論」。驟眼看來,這種論調令到宗教人士十分不舒服。

但是,作者卻十分正面地看宗教市場論,認為像經濟市場的競爭,可以產生熱情又高效的宗教供應商,而且可以平抑宗教市場的價格,降低營運成本和信仰成本,於是各宗教也就分出檔次,各有各的價位。如果沒有競爭,各宗教就會因為低效而無法保持活力。

有人認為,這種理論的主要精神在於主張政府對宗教事務絕不介入,由市場自我調節。

但敏銳的觀察者同時看出,市場化對靈性的衝擊,可能大於任何外來的壓力或政府的管制。因為根據本書作者Stark的觀察,堂會大小,跟信徒的委身程度成反比例。坦白說的就是,信仰越虔誠的群體,就越難吸引信眾,因為要求太大了。因此,要在市場上佔更大比例,除了堂會質素要好外,「成本」也要低!即使因而削減信仰內容也在所不惜!

至此,大家也必明白,若宗教用「性價比」來衡量,其實已無所謂信仰,只是同其他消費品一樣而已。「宗教產品」是根據市場需要而打造,最有吸引力的「宗教產品」應是「有求必應」,而且要價格合理。因此,贖罪券應是最早應用宗教市場論的。

以上這種說法,按潘霍華的標準,就是「廉價的恩典」了。這些宗教供應商只是提供貨色好,成本低的宗教產品,讓神成為「舞台上的機械神」而已。

潘霍華認為,恩典必須「重價」,要分擔上主的「苦弱」,與我們同在的上主,就是離棄我們的上主;讓我們活在好像沒有上主的世界,這個就是我們要皈依的上主。在上主面前,與上主同在的我們,正正因上主的離棄而與上主同在。

Acts of Faith的作者Stark及Finke,當然不可能明白潘霍華的理論,不明他在說什麼,故此,斥責潘霍華在玩弄「聰明但深不可測的文字遊戲」。

中國大陸為何會翻譯這本書,不言而喻。

(天主教平信徒)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23:0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