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師嚴道尊
五祖法演禪師,俗姓鄧,北宋綿州巴西(四川綿陽)人,為臨濟宗楊岐派門下。他三十五歲才出家受具足戒,曾經遊學於成都,研習《百法》、唯識諸論,深得奧義,後於白雲守端處得法。
法演從舒州海會寺移席到東山時,他的門下弟子太平佛鑒和龍門佛眼前來東山拜訪恩師。當晚,法演聚集職事大眾講話,並準備了許多的水果點心。談話中,法演問太平佛鑒:「今年舒州的稻子成熟了嗎?」
佛鑒回答:「成熟了。」
法演又問:「你太平常住的稻子都收成了嗎?」
佛鑒答道:「都收成了。」
法演又問:「那今年收成了多少穀子?」佛鑒一時之間算不出來。
法演厲聲說道:「你既然身為一寺住持,那麼有關常住的事情,無論大小,都必須瞭若指掌,並且銘記在心。穀子是常住一年的家計,攸關大眾生活,你尚且不知道,那麼其他較為瑣碎的事情,一定更不了解了。你做為一寺之主,應該知因識果,如楊岐師翁輔助慈明師祖,始於南院,終於興化,三十年中總柄綱律,你難道沒聽說過嗎?常住的東西,粒米重如山,你怎可不慎思呢?」佛鑒慚愧不敢以對。
古人的師嚴道尊就是如此讓人敬重。
釋初參曰:掌管寺院事務之人,應該事無鉅細,處處留心,更何況是攸關常住家計的道糧。佛鑒的疏忽,法演的責備,真正是良師出高徒。所謂「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人知敬學」,東山門下子孫多賢德而超群,這實在是有因由的。現今師徒,已成名的大弟子固不聽教,連初學的沙彌也不受教,若說佛門中能訓練人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