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濟貧無悔
普安法師,俗姓郭,隋朝京兆涇陽(陝西)人。北周武帝因信奉道教,下令毀盡佛寺,普安不得已,隱居於終南山楩梓谷。時值亂世,普安感嘆無法弘法利生,發願以苦行回向一切眾生。
起初,普安赤露著身體,坐臥在荒郊草莽中,以自身血肉布施蚊蟲。後來有感於現世魔強法弱,人心苦悶不安,因而發大慈悲心,經常睡臥在亂葬崗一帶,等候虎豹前來,準備以色身作為牠們的食糧,為眾生消解厄難。普安雖有捨身飼虎之心,可是虎豹幾次經過他身旁,都只是看一眼,然後就轉頭離去,始終不曾傷害他。
可是連猛獸都不忍傷害的普安,終究還是逃不過朝廷對僧侶的迫害。武帝下令,凡檢舉或逮捕出家人者,就賞賜布帛十疋,在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利誘之下,僧人被害的消息,屢有所聞。
終南山下的居民為貪圖重賞,因而前來圍捕普安,普安不但不脫逃,還欣慰的說:「看你們正被貧困煎熬,我這老朽無用的色身,能讓你們換得幾許錢財,我真是布施得歡喜啊!」然後以山間採摘的野菜,與村民共同飽餐了一頓,一起同往京城。
武帝獲悉普安為了濟貧而捨身的原委時,相當受感動,普安的悲心善舉,縱令是暴虐的昏君,也不能無動於衷,於是破例釋放普安,任他回到楩梓谷中繼續修行。
釋初參曰:布施及喜捨,是佛教裡最閃亮珍貴的法寶。古德奉行如來遺教,總是以身作則,濟助貧困,捨身相助,怎能不令人感動?今人也講施捨,然而只是教人施捨,自己卻不捨;甚至叫人施捨,而放進自己的荷包。若人問只有言教而無身教,佛法能得到興盛?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