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悲增大士
幼璋禪師,唐朝人,他住在杭州瑞龍院。七歲時,他跟隨伯父唐相國夏孜前往廣陵,在慧照寺聽聞僧人誦讀《妙法蓮華經》之後,想要出家,可是伯父不答應,幼璋於是絕食以示決心。伯父不得已准許他皈依慧遠剃度,十七歲受具足戒。
二十五歲時,前往各禪寺參學,受到吉州署山慧超禪師及高安自水本仁禪師的重視,並傳授他心訣。咸通十三年(八七二),幼璋來到江陵,有騰騰和尚與憨憨和尚先後叮嚀前往天台,尋靜就住,遇安即停;又交代他先隱退四十年後,待因緣成熟,再將禪法發揚光大。
幼璋依從師父之言,於天台山靜安鄉創福唐院,只在自身的心地下工夫,精進苦修。後來浙東發生饑荒,人民生活困苦,由於糧食缺乏,許多人相繼餓死。幼璋非常不忍,悲憫之心油然而生。他心想:「眾生深陷苦難,我該如何讓資生離苦得樂?」當時到處可見許多餓死的人,屍體都曝晒在外,幼璋決定為他們收拾骸骨。他不畏陣陣傳來腐臭的異味及腐爛可怖的殘骸,親手掩埋了數千餓屍,由於他的慈心悲願及善行義舉,時人稱之為「悲增大士」。
唐哀帝天祐三年(九〇六),吳越錢忠懿王邀請幼璋入府說法。幼璋請吳越王每年於天台山建金光明道場,諸郡舉辦黑白大會,超過一個月才圓滿,這就是最初的光明大會。這時期禪門興盛,誠如憨慈和尚所言,正是幼璋弘道之時。
釋初參曰:古訓言:「立榮名不如種隱德。」積陰德是助人,但不為人所知,正如佛教所說的無相功德。有能力幫助他人時,不要想到自己是犧牲奉獻,也不必認為是自己吃虧損失,須知助人猶如助己,心中沒有受施、施者、施物的念頭,就是積最大的陰德。
(星雲大師全集)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