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90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400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金瓜石第一戰俘營
這裡不僅僅是台灣人民的苦難地,也是許多國家戰士的苦難地......
金瓜石第一戰俘營,藏身於觀光勝地九份與金瓜石一帶,正逐漸的被人遺忘。
1942年,一批約五百人被日軍俘虜的大英國協士兵,來到了金瓜石,當地人只覺得怎麼一下子來了好多外國人,後來就突然通通不見了。他們在此地從事著採礦工作,只有少許食物,環境惡劣,並時常遭到毆打,後來日軍從戰俘營挖了條隧道直通礦場,從此戰俘們更加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這也就是居民感到外國人通通都不見的原因。
戰俘營的人數後來增至千餘人,1944年,日軍漸露敗相,司令部決定若美軍攻打台灣,會將所有戰俘在隧道內全部殺害,不留證據,一位同情戰俘的台灣礦工將此秘密告知六名戰俘,1946年發現了日軍的文件,也證實了的確有這樁陰謀。後來戰俘所幸未遭殺害,被送至台北附近的集中營直到日軍投降為止。
現在的戰俘營遺址是1990年所發掘,1997年5月舉行追思儀式,與會者決定為這些病死或虐死之戰俘設立紀念碑,1997年11月23日紀念碑完工,曾有三名當年的戰俘參加了落成典禮。
樂風也是無意中發現此處,約爬了200公尺的階梯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公園。
入口左側有兩間乾淨清爽的廁所,還有個籃球場,十足社區公園的模樣,就是沒看到有什麼戰俘營的建物。
走著走著,第一個與戰俘營有關的建物出現,叫做「永恆的和平與追思之火」。
由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所捐贈,事實上,此處的被發掘與建立也全是該會的功勞。
往前走還有另一個紀念碑,上頭有工人推礦車的圖案。
7
這裡的所有解說牌都是中英文並列,讓國外人士追悼時較為方便。解說牌上寫著遺址在涼亭的右後方,可是我並沒有看到什麼涼亭,可見這裏的建物已經改變過。
最後終於在剛剛那個紀念碑的右側找到了戰俘營的遺蹟,實際上有只有一根門柱和一小段圍牆而已。不過,這給了樂風一個對古蹟的再思考,也就是社區營造的特色要如何來呈現,首重故事的挖掘,有了故事,就算古蹟只剩一點殘跡,也可以很吸引人,也會讓人產生情感的連結的。
相對於九份的喧囂和塞車,我反而喜歡這個幽靜而有歷史意義之處,當然,每個地方都有它的歷史意義,但許多已因為過多的商業包裝而變得俗不可耐,大家不妨多多關注自己社區的一些小事物,也許就能像銅山里一樣,打造出這麼一個有特色的社區公園來。
後記
有關被日軍俘獲的戰俘,其日常生活之情景,有部電影可以參考一下,叫做「戰俘集中營」,時空背景是二戰時的泰國,描述一群白人俘虜為日軍修建泰緬鐵路,最後被盟軍解救的經歷。
(樂風的民藝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