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茶風味輪 Tea Taster's Flavor Wheel。
世界的茶葉飲用,主要集中在綠茶、烏龍茶與紅茶三大類茶葉,共佔據世界總飲茶量的97%以上。其餘,3%左右的比例,則為分別由「白茶」、「黃茶」與「黑茶」所組成。因此,在風味的討論上,探討綠茶、烏龍茶與紅茶這三大類茶,已具備足夠的茶葉風味解釋力。
此外,一片樹梢上的茶葉,摘下後透過不同製程能製作成綠茶、烏龍茶、紅茶,甚至是白茶、黃茶與黑茶,每種茶的風味特徵都不同。而造成茶葉風味不同的秘密,就隱藏在製茶過程中的茶葉「發酵程度 Level of Fermentation」與「烘焙程度 Level of Roasting」裡。
風味來源一:茶葉的發酵程度。
「發酵程度」的掌握是「初製茶」(或稱「毛茶」)製茶階段的重點工作。
初製茶的製程按序大致如下:萎凋(日光、室內)、浪菁攪拌、靜置發酵、高溫殺菁、揉捻成形、乾燥...等。在"高溫殺菁"(停止茶葉發酵)的製程之前,都是茶葉發酵出迷人風味的重要階段。"浪菁攪拌"確定葉片細胞壁的破壞程度,而破壞程度大小決定了茶葉氧化發酵的深淺。"靜置發酵"的階段風味轉化明顯。
製茶過程中,製茶師拿捏的「發酵程度」決定了最終茶葉屬於「綠茶(零發酵)」、「烏龍茶(部分發酵)」或者是「紅茶(全發酵)」...等茶類,同時也確立了茶葉的風味範疇。
風味來源二:茶葉的烘焙程度。
「初製茶(毛茶)」過程結束後,茶葉會進入「精製茶」階段。
待「精製茶」的階段完成後,才正式成為消費者購買的商品茶葉。「精製茶」階段主要工作為:挑枝挑揀、分類併配、再乾燥與風味烘焙...等。其中,「精製茶」階段"風味烘焙"所掌握的「烘焙程度」也會明確地影響最終商品茶葉的風味表現。
「烘焙Roasting」不只在咖啡世界重要,在茶的世界也相等重要。在茶葉的世界裡,"烏龍茶類"特別講究烘焙,細玩烘焙深淺程度不一、烘焙熱源與方法不同帶來滋味與風味上的變化與享受。這也是,盛喝烏龍茶的台灣,能發展出豐富多樣的各地特色茶的主要原因。除外,綠茶其實也是有強調烘焙的,如:日本的焙茶 ほうじ茶(hōjicha)就是一款強調烘焙風味的綠茶。
---
以台灣茶為基礎,擴增解釋世界茶。
發酵與烘焙交織出世界茶葉萬千風味,同時也創造變化多端的茶顏色。
台灣各地特色茶,同時涵蓋了綠茶、烏龍茶與紅茶三大茶類,因此,七三茶堂 參考世界咖啡與酒類風味輪的編訂邏輯,以各地台灣特色茶作為風味探討基礎,以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嗅聞到的花香、植物、水果或食物來加以描述與歸類,編定出專屬於茶葉的「茶風味輪Tea Taster's Flavor Wheel」。期望能讓眾多喜愛喝茶的舊雨新知有一個共同普知、能清楚討論與表達的茶葉風味基礎系統。
茶風味輪的中心:「澀、苦、甜、酸」。
茶葉鮮葉內所含有的三類最主要物質,分別為「茶多酚(兒茶素)」帶來「澀感 Astringent」、「咖啡因」帶來「苦味 Bitter」、「茶胺酸」帶來「鮮甜、甘甜滋味 Sweetness」。這三大類物質透過茶葉製程(發酵與烘焙)轉化促成了茶葉風味,並且隨著發酵與烘焙的程度加深,「酸味」逐漸轉化出來。
此外,由於「茶多酚(兒茶素)」是鮮葉內占比最高的物質,並且也是製茶發酵氧化創造出茶風味與茶色的最重要靈魂,因此,「澀感 Astringent」成為了「茶風味輪Tea Taster's Flavor Wheel」的核心。
茶風味輪的第二圈核心:「綜合感受」。
風味感受上,茶湯帶給味蕾的感受並非是單一的而是整體的綜合感受。例如,帶有鮮甜味的茶胺酸能減輕咖啡因所帶來的苦味感受;而咖啡因與茶多酚的共同存在會讓茶湯產生清楚茶體感受。
因此,當鮮葉原始的澀感+鮮甜味+弱苦味綜合起來便帶來了綠茶類(零發酵)「鮮爽感」的喝茶感受。中澀感+甘甜味+苦味則綜合出了烏龍茶類(部分發酵)的「甘醇感」。更細微的澀感+甜味、鮮味+苦味+酸味則綜合出了紅茶類(全發酵)帶給人「濃郁感」的喝茶感受。
因此,「鮮爽感 Freshness」、「甘醇感 Mellowness」與「濃郁感 Richness」三個主要喝茶感受譜出茶風味輪的第二圈核心。
以八大「香氣調」再外擴細分。
整體風味的描述上,以綠茶類的「草本調 / Green」,烏龍茶類的「花香調 / Floral」與「水果調 / Fruity」,以及紅茶類的「漬果調 / Fermented」與「香料調 / Spicy」來做分類區別,並向外更細緻的擴增描述。
此外,「烘焙程度 Level of Roasting」則主要安排在「部分發酵茶」,也就是「烏龍茶(或稱「青茶」)的區塊上。香氣調分別為「堅果調 / Nutty」、「甜香調 / Sugary」、「巧克力調 / Chocolate」。
兩個風味譜,加以輔助說明。
風味輪下方有兩個風味譜,分別為「茶葉發酵風味譜」與「茶葉烘焙風味譜」。
茶葉發酵風味譜是以「發酵程度Level of Fermentation」來進行區分的。由淺至深的發酵香調依序為「草本調」、「花香調」、「果香調」、「漬果調」與「香料調」。
茶葉烘焙風味譜是以「烘焙程度 Level of Roasting」來進行區分的。在烏龍茶的世界裡,由淺至深的烘焙依序稱為,無烘焙或輕烘焙的「生茶」、中度烘焙的「半生熟茶」,與中重度或重度烘焙的「熟茶」。香氣調上,依烘焙由淺至深分別為「本味調」(即是,毛茶本身的風味調,如花香調、果香調...等)、「堅果調」、「甜香調」與「巧克力調」。
此外,「茶風味輪 Tea Taster's Flavor Wheel.」同時編訂有中、英、日三種語言,幫助外國朋友能以此風味輪來按圖索驥摸索,更進一步認識茶。
註1:目前「茶風味輪Tea Taster's Flavor Wheel」以綠茶、烏龍茶與紅茶,世界三大類茶來進行編定。未來,另覓機會將其他茶類,如白茶、黃茶與黑茶納入風味輪系統。
註2:「茶風味輪Tea Taster's Flavor Wheel」如有不夠完備之處,歡迎各位茶葉先進與專家指教,讓我們有機會在未來將之編訂的更加完整確實。
註3:為了讓更多人一起來參與幫助推展台灣茶文化,七三茶堂 免費提供高清版〈茶風味輪 Tea Taster's Flavor Wheel.〉圖檔,請於官方臉書po文下方留言免費索取。
來源:《七三講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