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23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76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過年了,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每到過年時,孩子總是最開心的。因為過新年時,已經放寒假了,他們不用再上學,可以快樂地玩耍。除此之外,他們還可以放鞭炮、貼春聯、掛年畫、逛廟會等等。另外,父母長輩,也會給他們錢,叫“壓歲錢”。
為什麼過年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壓歲錢呢?
有人說,壓歲錢是為了壓住小孩兒的年歲,希望他們不要那麼快長大、變老;也有人說,以前人特別窮,小孩子沒錢花,所以過年了父母才給他們一點錢花;還有人說,壓歲錢純粹就是有錢人來諞(讀音pian,第三聲,意思是炫耀)的,窮人過年都揭不開鍋,哪有錢給小孩?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獸叫“祟”,它渾身都黑,唯獨兩手是白色。這個怪獸有一個愛好,就是在年三十夜裡,偷偷去摸小孩兒腦門。可是,小孩兒一旦被它摸了腦門,就會發燒,而且治不好,後面還會變成傻子。
老百姓都很怕這個妖怪,於是年三十晚上就會守護孩子,防止“祟”來摸孩子腦門。這個就叫“守祟”,後來“祟”沒了,就成了“守歲”。
有一戶富貴人家,年三十晚上在孩子床頭放了錢,是用紅紙包著的八個銅錢。當天夜裡,“祟”來摸小孩腦門時,突然床頭的錢發出金光,把“祟”嚇跑了。事情傳開以後,人們紛紛模仿,於是每到年三十晚上,人們都會放一些錢在孩子床頭了。
這種用來壓制“祟”的錢,被人們稱為“壓祟錢”,後來就成了“壓歲錢”。
這個故事,與過年是來自“打年獸”,除夕是源於“除掉夕獸”等本質一樣,都是用一個傳說故事,來解釋習俗的形成。
不過,這終究是民間傳說,並不合理,因為“年”“夕”“祟”並不是妖怪,這些習俗和打怪獸也沒關係。
事實上,壓歲錢是源於“壓勝錢”。“壓勝錢”也叫厭勝錢(厭讀音同壓)、壓祟錢、押歲錢等,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所謂“壓勝”,本來是一種巫術,用來詛咒別人,後來慢慢成為對禁忌事物的克制辦法。
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認為土地裡有怪物,能吸食人的腦髓。而一旦死人被吸食腦髓,則不能輪回投胎。於是,就有了壓勝之術,制約此怪物。
而且,當時人們希望死後,在地下能過上富足的生活,所以各種冥幣也就出現了。有些冥幣上還帶著圖案,寄託著活人的希望,他們逝者在地下也能夠過得更好。就這樣,壓勝錢出現了。
壓勝錢的形式有很多種,有祈福的吉語、香花供養錢、鎮君錢、五毒怯邪錢等。上面文字或圖案也很多,比如“長命富貴”“福山壽海”“北斗七星”“龍虎龜蛇”等。
其中,光是道教的壓勝錢,就分了很多種。宋代洪遵所著的《泉志》中,壓勝錢分為三大類,個大類下面還有小類。
比如用於祈福的壓勝錢,上面有福祿壽三星,蟾宮折桂、魁星點頭、東王公西王母、或者和合二仙以及十二生肖。
也有用於驅邪避禍的壓勝錢,有五毒錢、張天師鎮鬼錢、十二生肖天官賜福錢等。宋代道教盛行,出現“本命”一說,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命年,到了本命年,要戴本命壓勝錢,這樣才能化凶為吉。
道教的“天罡符咒”“雷霆符咒”等壓勝錢,也民間相當流行。
還有特定時令、節日所用的壓勝錢。最典型的就是端午帶五毒圖案的壓勝錢,以及繪有春宮圖案的錢,秘而不宣,女孩嫁人時,父母才拿出來作為壓箱錢使用(部分農村有這樣的習俗,女孩結婚時,父母要放壓箱錢),叫“春錢”。不過春錢還有其他,比如可以作為裝飾戴在頭上。
總之,壓勝錢多種多樣,無論是樣式、文字還是圖案,甚至連工藝都不止一種。除了常規的外圓內方形銅錢,還有鏤空的壓勝錢;除了陽刻還有陰刻等。
這些用來克制邪祟的“壓勝錢”,為何後來成了壓歲錢呢?
起初,這些壓勝錢只是特殊的錢幣,並沒有貨幣功能。但是,到了後來,人們開始用真正的貨幣來代替壓勝幣。這樣,只能看的“壓勝錢”就成了可以花的“壓歲錢”。
這個“後來”,是什麼時候呢?很可能是在宋朝。
因為,至遲在元朝時,就已經有了“壓歲錢”的說法。元代吳當所著的《學言詩稿》中,有一首詩《除夕有感》(其二),提到了“壓歲錢”。
華蓋芙蓉翠倚天,髙堂彩服憶長年。家人共守迎春酒,童稚爭分壓歲錢。香霧暖浮金鴨動,蠟虹夝隔綘紗然。鶴書一去無消息,白髪滄江對雪眠。
從詩中可知,當時的壓歲錢孩子都會去搶,這說明不是特定的生肖類壓勝錢,也不是祈福類壓勝錢,而是可以花出去的錢。
而明清民國時期,關於壓歲錢的記載則更多,比如《東林列傳》《北東園筆錄》《紅樓夢》《九尾龜》《歸田瑣記》等作品中,也都提到了可以花的壓歲錢。
吳當是元朝初期的人,既然元代初期已經出現壓歲錢,而且從詩中可以看出來,壓歲錢也不是剛出現,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推測,早在宋代就已經出現壓歲錢。
之所以這麼說,理由有以下幾點,
其一,宋代經濟發達,老百姓生活水準比以往都高,他們有給孩子壓歲錢的實力。這是基礎。
其二,當時金銀雖然總量較少,但開採量在增加,民間也不是沒有,當時很多人甚至收藏銀幣金幣,或者乾脆埋在地下。南宋洪邁所著《夷堅志》中,就提到過不少人挖出地下金幣銀幣的事。這也是基礎。
其三,宋朝宮廷中,金幣銀幣常用於饋贈、賞賜、喪葬等活動。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把錢幣用於子女祈福,是完全可能的。這是環境。
當然,這不是說宋朝之前沒有出現壓歲錢,有錢人家把錢幣給孩子,或者把金銀幣做成壓勝錢,即能祈福,又能花銷,這也是很正常的。或許,從壓勝錢出現不久,就已經有這種情況了,只是不多而已。
可以花的壓歲錢出現後,傳統用於祈福的壓勝錢並沒有消失,二者並存,有時候又融為一體。
比如清代時,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的壓歲錢是這樣的。
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
清末民國時期,夏仁虎的《歲華憶語》中,記錄的壓歲錢是:尊長有賜于兒童,曰壓歲錢。或銀餅,裹以紅紙;或青蚨,貫以紅繩。
則資料中,壓歲錢都沒有脫離壓勝錢。
用彩繩穿著銅錢,變成龍形,放在床腳,這其實就是早期的壓勝錢,只是形式變了不必戴在身上,但需要壓在床腿下。而用紅紙包著銀幣,或者用紅繩子穿著青銅錢,也還是壓勝錢的形式。
圖文源於互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