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2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的三大源頭,你知道幾個?
道教以戰國時出現的神仙信仰為根基,融合了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巫術、祭祀、民俗、神話,及各種方術,主要想通過個人修煉,達到一種度世救人,得到成仙的目的,算是一種隸屬于于個人修行的宗教。
得到成仙是道教的基本目的,這種成仙的幻想雖然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但在當時,卻為眾多受苦的民眾的精神找到了一種寄託和出路,因為當時的社會戰亂頻繁,自然災害也是經常發生,人們處在這種水深火熱之中,自然需要一種精神來號召或引領他們。
道教非常重視現世利益,與佛教或基督教的追求靈魂的解脫或超越相比,它更重視存在於現世的活生生的人,它否認人會死,認為死亡只不過是「成仙」,其魂魄可以繼續在另一個世界存活。光陰逝去,肉身消散,只要用心修為,勤練道心,就能享受到神仙的各種待遇,包括瓊漿金丹、憑虛御風和隨心所至的逍遙快活。
源頭一:原始宗教崇拜
遠古時代,生產力低下,更沒有先進的工具,在那種條件下,人們無力對抗惡劣的大自然,而且對自然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這些導致先人們對自然產生了一種圖騰崇拜,他們對自然界的很多事物和各種偉力充滿了敬畏。對自然中神的敬畏和崇拜又產生出一種最原始的宗教崇拜,而道教吸取了這種崇拜的精髓,學習並承襲了先人們的一些祭祀儀式,甚至包括一些巫術、招魂術,也一併融入了道教。
源頭二:方士神仙信仰
最早的道教方士很重視生的快樂,拒絕承認人的死亡,他們認為,世間有仙方和各種煉丹術,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在前後傳承中,這種想法或信仰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神仙信仰,而這也成為了道教發展的重要源頭之一,這種神仙信仰為道教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現實材料,更為道教的肉身成仙的生命觀奠定了基礎。
源頭三:道家理論學說
道教與道家雖然不同,但是關係卻異常密切,道教的很多理論和學說都來自於道家,而後來道教把道家的哲學思想定為自己的最高信仰。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被推崇為道教的教主。除了老子,道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莊子、列子、文子等,都為道教和道家的形成和發展,為道家的思想之完善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以上是道教的三大源頭,但影響道教的顯然不止這些,屈原的《九歌》、墨子的《墨子•明鬼》對道教的祭祀和現實表現,都有記載和描述。
隨後,道教中有加入了占卜術、煉丹術、及對長生不老藥的追求,這方面比較有名的就是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求取不老仙丹的故事,可見在秦朝及秦朝以前,道教的發展已經極為昌盛和迅猛。
道教或道家的這種認為肉身不死的追求,嚴格意義上講,並不算是迷信,它代表著一種人類對生命延續的美好渴望和苦苦探求,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道教方士並沒有壓制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而是幫助人們在心靈上構造出生命永恆的幻景,他們是最早的生命覺悟者,他們的思想和踐行不僅拓寬了中國哲學的領域和視野,更為現世的人們在尋求精神或信仰之完善上,提供了有力的歷史支撐。
(哲學詩畫)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