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5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神仙信仰是煉己的產物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4-12 01:05:2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神仙信仰是煉己的產物

神仙信仰是一種追求,「煉己」是追求與實踐的過程。這裡說的「煉己」指的是「全性養命」、「明心見性」。


《天隱子》:「在人曰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變通者曰神仙。」注意,這裡是從空間上說明諸仙的活動地域,沒有說神仙是不死的,只是說變通,可惜沒有說這些仙人是怎樣成為仙人的。《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獸,為禽獸神,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餓鬼名也,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獄人名。」這裡宣揚的是為善者神,為惡者下地獄,勸人棄惡從善。只有心存善心才能得到神的垂青,禽獸都能成神,人總不能禽獸不如。但沒有說他們是怎樣修煉而獲得神的青睞的,更沒有說「神仙」是長生不死的。

現代科學啟示我們:長生不死主要表達的是生命的質,其次是生命的量。十而百歲的人當今能見,百而千歲的當今不見,千而萬歲的更是不可能,在人的壽命期望值上不能有百的存在而推論必定有千歲者的存在。「大夫種知所以強越,而不知所以存身;萇弘知周之所以存,而不知所以亡;知遠而不知近。」(《淮南子•說山訓》)顯然他們是人不是神。而神仙是知近又知遠,這個「遠」只與生命有關。基督教認為永生是上帝賜的福氣,是滅亡的反義詞。「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裡的「死(滅亡)既不解釋作生命的停止,所以永生也不解釋作長生不死。滅亡是生命失去了活著的意義,所以長生就是上帝給予我們本來已經失去的、生命活著的一切意義,重獲生命。」「永生是質的,也是量的,永生是未來的,也是現在的。凡信子的人,凡認識上帝和他兒子的人,就能獲得永生。人在現世已能獲得這種質的永生,未來也能獲得量的永生。」(《神學綱要》卷二)。這與道教的神仙說是相吻合的。認真修煉的人現在就是神仙。毫無疑問,長生是屬於精神的。「道」無處不在,但存在不等於就能發揮作用,需要指點、需要啟動。廣成子答黃帝問,張道陵無師自通,葛洪受鄭隱之教,許遜拜吳猛為師,張伯端成都遇異人,邱處機師事王重陽,王重陽開悟馬丹陽,不一而足。有了老師,就意味著初具信仰。神仙信仰的有些實踐者,成了人們意識中的神仙,他們的業績被歷史所認可。

人一旦出生就再也無法進入母體而獲新生,所以要貴生。道教主張的是仙道貴生,是通過修煉達到長生而不是依靠神靈的恩賜以至不死。「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雖欲聲,目雖欲色,鼻雖欲芬香,口雖欲滋味,害於生則止。」(《呂氏春秋•貴生》)所以古人認為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這就是貴生的技巧所在。《雲笈七籤•仙人章第二十八》說:「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為真。黃童妙音難可聞,玉書絳簡赤丹文。」凡人要成仙,不修煉是不行的。修煉得道之士就是神仙。得道,簡言之就是能變化神通者。《太平經•戒六子訣》:「夫道乃洞,無上無下,無表無里,守其和氣名為神。子近求則得,遠求則失。故古君王善為政者以腹中始起,真能用道,治則得矣。」這裡強調的是近求,也就是從自身做起,治身治國同理,其中包含著不同領域變通。

《莊子》中的神仙形象,即不食人間煙火而只服自然界裡的朝霞之氣的神仙,是不斷煉己的結果,是理想化的。《淮南子•真訓》說:「是故聖人內修道術,而不外飾仁義;不知耳目之宜,而游於精神之和。若然者,下揆三泉,上尋九天,橫廓六合,揲貫萬物,此聖人之游也。若夫真人,則動溶於至虛而游於滅亡之野,騎蜚廉而從敦圄;弛於外方,休乎內宇,燭十日而使風雨;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織女,天地之間何足以留其志!,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實際上這就是神仙,他們生活在天地之間,無所不能,但依然不脫去人間生活的窠臼。可見真正的神仙不在天上而是在人間。古往今來方法千萬,方術萬千,究竟怎樣修煉?簡言之,即「煉己」,即「全性養命」、「明心見性」。長期以來熱衷修煉的人們之所以有所得,歸結起來有這麼幾點經驗:

一是要有堅定的信仰,像葛洪那樣,用神仙實有、可學,幫助世人確立神仙觀。信仰歷來是自由的,有了信仰就要失去一部分自由,有了信仰就要按照信仰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否則就成為精神世界裡永遠的「無產者」,無法從信仰中獲得自己所追求的「生產資料」。有道就有仙,修仙必依道,守戒律有助於得道,得道者是神仙,成仙以後戒律就對他不再發生作用。「得之乎內,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得之者貴,不待黃鉞之威力;體之者富,不須難得之貨。」

二是欲求仙者,要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修仙不僅與思想和技巧有關,更與人的精神境界有關。要將「超我」和「無我」有機統一,使儒道與仙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這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政治的需要。表明修道是人性社會的產物,也是在不斷變化。

三是在煉己中不斷祛除雜念,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損,豁達、崇善、寡慾、向上。人生苦短,生命來去匆匆,稍有懈怠,行百里者半九十,俗緣難斷,難續仙緣,所以必須抓緊修煉,互相學習,在修煉中使自己的人格素質達到更高的境界。「夫斫削刻劃之薄技,射御騎乘之易事,猶須慣習,然能後善,況乎人理之廣,道德之遠,陰陽之變,鬼神之情,緬邈玄奧,誠難生知……夫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焉,雖求而無獲魚,廣博以窮理,猶順風而詫焉。」在中國人的精神視野里,只有神仙是自由的、神通廣大的,他們無所不能。只有成了仙才能有自由。於是神秘的誘惑鼓動著逍遙的實踐。深信萬事萬物是相互轉化的,總有一天人能通過修煉成為神仙。於是修煉者靜下心來,恬愉淡泊,洗淨慾念,內視反聽,不僅無心於名利,更有不是不能為,而是不需為的思想深種心靈。若想內保永年,外免累,不被聲色馨香、艷美所惑,更不能被勢利功名所惑,智者嚴隱,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遂物,檢之以恬愉,增之以長。擁有靈性的人應該是完全相同的。但事實證明賢愚、正邪、美醜、長短、清濁、貞淫、緩急、捨棄、遲捷、所求、所尚已經天壤之別。這是修煉中最難攻克的一關。

「人之所以死者,諸欲所損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毒惡所中也,邪氣所傷也,風冷所犯也。」人想要不死,必須避免「損」、「老」、「害」、「中」、「傷」、「犯」的折磨,必須「薄名利,禁聲色,廉貨財,損滋味,除佞妄,去沮嫉」如果稍有懈怠、怨憤或者被榮利誘惑,失去淡泊之志,或者睹財色起,那麼將前功盡棄,一事無成。這對於一個普通百姓來說名利、金錢、滋味本來離開他們就很遠,沒有令人羨慕的經濟地位,沒有求而可得的政治地位,也就談不上「佞妄」、「沮嫉」,所以歷史上得仙道者大多是貧賤之士而非勢位之人。

四是始以崇道為名,終以敬儒之行。神仙的真正意義在於提高生命的質量,因修儒道而心情曠達益壽,這也未嘗不可。「學者所以清澄性理,簸揚埃穢,雕鍛 朴,礱煉屯鈍,啟導聰明,飾染質素,察往觀來,博涉勸成,仰觀俯察,於是乎在人事王道,於是乎備進可以為國,退可以保己。是以聖賢網莫孜孜而勤之,夙夜以勉之。命盡日中而不釋,饑寒危困而不廢。豈有求於當世哉?誠樂之自然也。」修道業儒,人各自取。「至於情掛勢利,志無止足者終莫能割此常欲而慕彼退靜者也。開闢已降,非少人也,而忘富遣貴之士,猶不能居萬分之一。仲尼親受業於老子而不能修其無為,子貢與原憲同門而不能模其清苦,四凶與巢由同時,王莽與二龔共世而不能效也。」 孔子是主張有為的,他不可能去修無為之道;龔舍視富貴如浮雲,在泰山太守任上卻上書乞骸骨,為讀書人樹立了不朽的典範;龔勝好學明經,崇尚名節,漢哀帝時任光祿大夫,王莽篡位時他悄然隱退,王莽稱孤道寡,仰慕龔勝,征拜上卿,龔勝婉言謝絕,絕食而死,高潔志行,垂誦千古。人生三條道路,要麼放棄一切雜欲修仙道,但修成仙道者開闢以來還不足萬分之一;要麼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克己復禮,仁慈天下修儒道;不修仙道 ,不修儒道,那麼只能做憤世嫉俗的隱者。

由上可知,神仙信仰不是朝夕而成,而是由眾人長期實踐的產物;神仙信仰也不是子虛烏有的荒誕之說,是煉己煉性的產物。古人的積累是豐富的遺產,後人應該在前人積累的基礎上有更多的積累奉獻於世。

(武當功夫傳人鄭師和)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7 02:2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