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640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三個道教成語故事,藏的全是智慧
昭然若揭
【成語解釋】昭然:明顯、顯著的樣子;揭:原意為高舉,現也指揭開。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典故出處】《莊子•達生》:“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孔子被圍困在陳國、蔡國之間,太公任前去看望,孔子向他求教,太公任說:“東海裡生活著一種鳥叫意怠。飛得很慢,好像不能飛行似的;前進時不敢飛在最前面,後退時不敢落在最後面;吃食時不敢先動嘴,總是吃別的鳥所剩下的,所以它們在鳥群中從不受排斥,人們也終究不會去傷害它,因此能夠免除禍患。長得很直的樹木總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總是先遭枯竭。你裝扮得很有才幹,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所以總不能免除災禍。老子說過:‘自吹自擂的人不會成就功業;功業成就了而不知退隱的人必定會毀敗,名聲彰顯而不知韜光隱晦的必定會遭到損傷。’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不求聞名於世,你為什麼偏偏喜好名聲呢?”
螳臂當車
【成語解釋】當:阻擋。螳螂舉起前肢企圖阻擋車子前進。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典故出處】《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春秋時,魯國有個賢人名叫顏闔,被衛國靈公請去當其太子蒯瞶的老師。顏闔聽說蒯瞶是個有凶德的人,到衛國後,就先去拜訪衛國賢者蘧(qú)伯玉,請教如何教好蒯瞶。蘧伯玉回答說,您先來問情況是對的,有好處,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難達到目的的。並進一步說道:“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雙臂來阻擋前進的車輪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勝任的,而是確實認為自己的這種舉動是好的,是有益的。顏闔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為像螳臂當車一樣,您要戒備啊!慎重呀。
邯鄲學步
【成語解釋】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典故出處】《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從前燕國有位少年,家境很好,但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看著別人的東西感覺都比自己的好,所以他見什麼學什麼,但學一樣丟一樣,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立刻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於是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一到邯鄲,他發現滿街的人走路各異,但都優雅,就見一個學一個。結果,他什麼都沒學會,連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去。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