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5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 過了「芒種」溼疹季節報到! 紅、腫、熱、痛、癢得懂對症下藥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6-11 02:50: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過了「芒種」溼疹季節報到! 紅、腫、熱、痛、癢得懂對症下藥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23.06.10 02:00
   
過了「芒種」溼疹季節報到! 紅、腫、熱、痛、癢得懂對症下藥 62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時序已經過了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開始進入空氣潮溼、悶熱的天氣型態,中醫師提醒,此時最常見許多人因溼熱而造成皮膚發癢,尤其,溼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好發於任何年齡且不分性別,若體內過於溼熱,皮膚就會產生發炎反應,造成紅、腫、熱、痛、癢。

70歲的林先生就飽受困擾,全身上下,手、腳、胸、背、鼠蹊部常起一塊一塊的紅疹,癢感越來越明顯,經常抓到流血甚至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只好就醫求救。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廖振凱表示,把脈問診發現,林先生是因體內溼熱產生溼疹,初期以祛溼熱藥物調理,並叮囑控管飲食,少吃油炸、燒烤、過甜食品及奶製品,後期癢感就沒那麼明顯,此後「治風先治血,血和風自滅」,以養血潤燥為主,3個月後,皮膚狀況已慢慢穩定,皮膚暗紅處也逐漸消淡且表面轉光滑。

廖振凱指出,在中醫,溼疹最常見的三種證型為:「溼熱內蘊型」:發病急,皮膚發紅、灼熱、搔癢不止,有時滲液,常伴隨身體燥熱、口乾舌燥;「脾虛溼蘊型」:發病緩,患處顏色黯淡,不如濕熱型那般痛癢,此類患者會感到疲困;「血虛風燥型」: 患處皮膚乾燥,摸起來粗糙,有食慾不振的情況。

其中又以「溼熱內蘊型」最為普遍,廖振凱說,高溫溼氣重的夏天,易引發溼邪和熱邪,尤其台灣四面環海且屬於亞熱帶氣候,本就處於溼熱的環境,大台北地區受到盆地地形影響,相較於其他縣市,又更加溼熱,更容易出現溼疹、痰多、食慾不振、胸悶、排便鬆散等症狀。除了外在環境,飲食上若碰到海鮮、芒果、荔枝、鳳梨等過敏食物,也會導致體內溼熱,使皮膚搔癢劇烈。

中醫師強調,臨床上中醫會利用把脈、問診、症狀,分清體質之後,依照病況開立中醫處方。溼熱型患者可以透過黃芩、連翹、薄荷等藥材調理身體,或透過針灸曲池、三陰交、血海穴,達到清熱解毒,化濁利溼的治療效果。除了內服中藥外,亦可用天然中藥製作成藥膏消炎止癢。

廖振凱提醒,炎夏外在環境無法改變,若要改善溼疹,需要改變個人飲食習慣,少吃油膩、過甜、奶製品、易過敏的食物。若皮膚出現發紅、搔癢建議盡快就醫,由醫師評估體質,給予適切的藥物治療。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7 21:1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