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3-13
- 最後登錄
- 2025-9-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86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007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癌症鎮痛藥物的不良反應預防和處理
2023/04/21 來源:小王說健康
癌痛作為腫瘤最常見的伴隨症狀,是抗腫瘤治療中相當棘手且容易被忽視的一種疾病,癌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將加速腫瘤的發展。
因此,癌痛對癌症患者及其家屬是一種巨大折磨。
腫瘤與治療都會引發癌痛,由於癌痛的早期治療是以藥物為主,大多數患者的止痛治療效果較好,可獲得有效緩解。
然而對於癌痛患者,接受鎮痛治療時不良反應有時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比如阿片類藥物經常導致的便秘、噁心、呼吸抑制等。
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癌症鎮痛藥物會導致的不良反應,以及對應的預防和處理方式。
一、非甾體類抗炎藥物
不良反應:
增加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加重消化道潰瘍。對於具有消化性潰瘍史、酗酒史或者器官功能障礙(如肝功能障礙)的老年患者而言,更加需要注意。
預防和處理方式:
1. 聯用米索前列醇或者質子泵抑制劑預防消化性潰瘍或者改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
2.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儘量避免和阿司匹林聯用。
二、對乙醯氨基酚
不良反應主要體現在肝功能受損和腎臟損傷兩方面。
1. 過量對乙醯氨基酚的使用會造成患者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2. 腎功能低下的患者則易出現腎絞痛等不良反應。
預防和處理方式
1. 儘量不要和阿片類藥物聯合使用。
2. 限制每日對乙醯氨基酚攝入量不超過4 g,長期服用的患者每日攝入量不超過3 g。
三、阿片類藥物
不良反應
(一)便秘
預防和處理方式
1. 在阿片類藥物使用過程中,聯合使用瀉藥(滲透性瀉藥或者刺激性瀉藥)以預防便秘的發生,注意阿片類藥物劑量的增加後也要適度增加瀉藥的劑量。
2. 若患者的便秘情況加重,在排除腸梗阻等其他原因導致的便秘後,根據患者需要滴定瀉藥,使患者1~2 d非強迫性排便1次或者聯合輔助用藥降低阿片類藥物劑量。
3. 如果瀉藥不足以治療阿片類藥物誘導的便秘,可以聯合外周作用的阿片受體拮抗劑用藥,如甲基納曲酮等。
(二)噁心、嘔吐
預防和處理方式
1. 在處理阿片類藥物引起的持續性噁心時,增加針對不同作用機制的療法,比如添加 5-HT受體拮抗劑、東莨菪鹼等藥物來治療噁心。
2. 腸梗阻患者推薦使用奧氮平。
3. 糖皮質激素與甲氧氯普胺和昂丹司瓊聯合使用。
(三)呼吸抑制
臨床表現為針尖樣瞳孔,呼吸次數減少。呼吸次數減少(<10次/min)或者其他呼吸衰竭的臨床症狀。
飲酒、鎮靜劑和阿片類藥物的共用,會增加呼吸抑制與死亡風險。
預防和處理方式
1. 患者整體症狀穩定,給予無創呼吸支持,密切監測患者症狀。
2. 患者狀態不佳,則選用納洛酮緩解症狀。納洛酮用生理鹽水稀釋為10%(10 ml藥液中納洛酮含量為1 ml),每30~60 秒給1~2 ml,直到患者症狀有所改善。
3. 對於需要接受長期阿片類藥物治療的患者,必要時考慮同時服用納洛酮以降低風險。
(四)神經毒性
神經毒性(OIN)包括從過度嗜睡(鎮靜)到幻覺、譫妄、肌陣攣、癲癇發作和痛覺過敏。
預防和處理方式
1. 對於產生OIN的患者,推薦更換阿片類藥物或者減少劑量。
2. 對於需要醫學介入的產生譫妄的患者,考慮利培酮 0.25~0.5mg,每天 1~2次。對於帕金森患者,考慮使用喹硫平。
3. 根據需要使用氟哌啶醇、奧氮平或利培酮等藥物或改用其他阿片類藥物。
(五)皮膚瘙癢
預防和處理方式
1. 如果皮膚瘙癢的症狀持續,建議轉換阿片類藥物。或謹慎滴定混合阿片激動劑‑拮抗劑(如納布啡)或類阿片受體拮抗劑(如納洛酮)。
2. 對於鞘內麻醉患者引起的皮膚瘙癢可以嘗試使用昂丹司瓊治療。
(六)痛覺過敏
預防和處理方式
1. 聯合輔助藥物或者神經阻滯技術來減少阿片類藥物的用量。
2. 聯合棕櫚醯乙醇醯胺(PEA)和阿片類藥物,制訂個體化方案。
(七)免疫抑制
阿片類藥物可以通過Toll樣受體直接作用於免疫細胞,或者通過 HPA 軸間接發揮作用,可以誘導腫瘤微環境中免疫浸潤的減少,降低 NK 細胞的細胞毒性等。
預防和處理方式
1. 選擇神經阻滯技術等非阿片類依賴的治療方案。
2. 結合各種阿片類藥物特性,選擇對免疫系統抑制不強的阿片類藥物,如丁丙諾非、芬太尼貼皮劑等。
(八)內分泌紊亂
其中性腺功能減退是目前公認的不良反應之一,同時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可能造成高催乳素血症,造成骨代謝的紊亂。
預防和處理方式
如果患者出現了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性腺功能減退,推薦停止或減少阿片類藥物劑量和採取適當的激素治療。
(九)藥物成癮
對於患者來說,藥物依賴容易造成戒斷症狀,也容易造成藥物濫用甚至中毒出現阿片類藥物過量三聯征。
預防和處理方式
1. 對阿片類藥物按照法規進行嚴格管控,定期給藥,對患者的藥物相關行為的分層與評估,定期隨訪,關注患者的異常藥物行為。
2. 在藥物劑量減少時出現戒斷症狀,給予納洛酮解救。
參考資料:
鎮痛藥物不良反應專家共識[J]. 腫瘤代謝與營養電子雜誌, 2021, 8(2): 139-143.
作者:束永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