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97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63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葫蘆竹
禾本科
學名:Bambusa ventricosa
英名:Buddha Belly、Buddha's Belly Bamboo、Swollen Stemmed Bamboo
日名:ダイブッタンチク(大仏肚竹)、ブットチク(仏肚竹)、ブッタンチク(仏肚竹)
別名:佛竹、佛肚竹、結頭竹
簡介
刺竹屬叢生竹,原產中國廣東。合軸地下莖,竹竿有兩種型態,正常竿高3~10m,直徑3~5cm,外型與一般竹子相似。畸形竿高50~150cm,直徑5~10cm,節間下寬上窄膨大如葫蘆。竿末端二列分枝,葉片5~13片,葉面無毛,葉背有毛,葉長20~30cm,寬2~5cm。罕見開花,開花後植株容易枯死。
栽培
喜好全日照且高溫環境,半日照亦可生長,但植株較稀疏。為促進長出具觀賞性的畸形竿,在出筍時給予乾旱的刺激。冬、春季斟酌施用含氮量較低的複合肥料,如果長出的竿都是正常竿,則應停止施肥。因正常竿較無觀賞性,可於能辨識時即整竿切除。下位分枝應剪除,以免遮蔽竹竿降低觀賞性。籜片有黑色的纖毛,皮膚接觸容易刺激搔癢,進行維護管理作業時需戴手套、袖套防護。繁殖使用分株、扦插法。
應用
畸形竿造型奇特,一般多叢植以便欣賞。亦或列植作為視線可穿透的綠籬使用。扦插法可種植小型化的盆栽,作為居家陽台、庭園觀賞用。竹竿可加工製作手工藝品。
知識
葫蘆竹以欣賞造特殊的竹竿為主,可以使用盆缽種植或在地下埋設箱涵等設施後種在裡面,以侷限根莖生長並少施肥讓土壤貧瘠,可刺激長出畸形的竹竿;如果種植於肥沃且充分供水的地上,則容易長出正常的竹竿。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
|
-
總評分: 威望 + 2
SOGO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