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5-8-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41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78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金廣福公館
位置地址 : 新竹縣北埔鄉北埔村五鄰中正路1號及6號
指定理由 : 為大隘拓墾的基地,是台灣碩果僅存的公館,見證大隘拓墾歷史。
簡介 :
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位於北埔鄉中正路六號,約創建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它是清領時期墾拓大隘地區的一個據點,也是金廣福墾號的辦公室。金廣福墾號是由官方主導補助,再由閩客籍人士合資而成的一個開發公司,其名稱之「金」取意為吉利、「廣」為廣東、「福」為福建。金廣福之組成是於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當時的淡水同知李嗣鄴出資補助九芎林庄總理姜秀鑾設立隘樓十五座,並僱用隘丁來加強沿山一帶防務,次年更下令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閩籍墾戶首周邦正住在竹塹城內,主管有關衙門公事和會計事務,並掌管戳記;粵籍墾戶首姜秀鑾則進駐墾區,擔任守隘防禦原住民和督工開墾的任務。姜周二人分工合作進行墾拓事業,使得墾拓事業漸有進展,為大隘地區的開發奠下基礎。金廣福墾號是一個由閩粵兩籍業戶與舖戶合股組成,兼具防禦原住民與土地拓墾功能的組織。組成後由姜秀鑾率領閩粵兩籍佃農數百人,從樹杞林(今竹東)附近突進北埔,建立據點,然後建設新隘三十六處,形成一個大防禦線,因此又稱大隘。由於隘墾困難重重,需費資金龐大,閩籍捐資股夥紛紛退出,使得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天水堂為姜秀鑾故居,創建年代並無明確的說法,應於金廣福建立之後所建,因姜家的郡號為天水郡,故取堂號天水。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