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6-7
- 最後登錄
- 2025-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23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921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生技醫療論壇》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在哪? 6472保瑞 6885全福 6617共信KY 長聖 鑽石
2023-09-27
當台灣成為全球老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擁有創新能量與人才匯集的台灣生技業可望蛻變為台灣的另一座護國神山。《今周刊》在週三(9/27)舉辦2023台灣生技醫療論壇,以「生技醫療的創新與機遇」為題,請來各界專家一同為民眾解讀生技醫療產業的最新發展。
論壇上,《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分享,近期生技股票市值達1.47兆元,台灣出現首家創投掛牌—「鑽石生技」證明投資人願意等8到10年、等待長期回報,保瑞生技透過併購大幅提升公司營收,「生技醫療產業快速發展,台灣需要另一座護國神山,而生技醫療產業是最有資格的候選產業」。
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致詞表示,目前生技產業的意見領袖大致有三大共識,包括厚植台灣人才競爭力、把優良的製造業與資通訊產業結合,且研發製造並重。此外,她認為法規也要調整,才能吸引國際企業與人才加入,國科會將從此方向努力。
衛福部科技發展組技監劉明勳則指出,政府推動生技醫療名列6大核心戰略產業與5加2產業創新,是重點產業,政府過去幾年在法規調整上也有不錯的進度,像是調整鬆綁特管辦法,讓細胞治療技術可以讓病患與家數有使用機會;再生醫療雙法也已進入立法院,期待本會期能順利立法完成。
上騰生技顧問公司董事長暨總經理張鴻仁觀察分享,台灣生技醫療產業出現黃金大交叉,當美國與日本生技股都跌(美國走跌超過5成、日本走跌近2成),台灣生技股在同期間卻上漲2成,台灣生技業好像出現「我們走我們的,不管別人怎麼走」的底氣。
他同時分享,自己在決定要投資哪一個團隊時,最重要觀察指標是「人」,其中,人也跟「題目」也有關,張鴻仁犀利指出:「如果用錢就可以贏你的,台灣人絕對沒有優勢」。他認為,團隊有沒有辦法選到領先全球的題目非常重要,或不能打世界盃至少要能打台灣盃。
佳世達科技從科技業跨足生技業,董事長陳其宏分享是因為在2014年感受到「不能只做代工,否則會像遊牧民族一樣」,一下從中國到北越,下一步可能要到非洲去了。
明基佳世達集團因此定出要贏的四大策略方向,包括優化現有事業、擴大醫療事業、佈局網通、加入解決方案開發。陳其宏根據其經驗指出:「要玩醫療就要先建立通路,不然會燒錢燒到做惡夢」。
他也不藏私分享明基佳世達的醫療策略思維,透過策略性投資組建跨國超級艦隊;並以試用者為中心,讓病患看病時不用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跑,會有專人陪伴進行。
此外,明基佳世達在醫療服務、設備耗材、智慧醫療與血液透析都有佈局,期盼打造橫跨東南亞與大中華區的醫療集團。陳其宏期許,未來以明基醫院為臨床平台、以BenQ品牌為所有醫療產品的出口,今年生技醫療部門營收可望創下近300億元的成績。
台北市生物技術服務同業公會榮譽理事長彭瓊芳則是植物新藥專家,她以自己過往在美國食藥署(FDA)擔任研究員長達13年的經驗指出,目前全球最迫切的健康需要為對抗失智症與癌症。
彭瓊芳的母親、阿姨與舅舅都罹患失智症,因為看到他們的掙扎,她窮盡力氣希望讓病友更好。她認為:「全球2050年將有一億五千萬人失智,約每3秒就有一人失智,台灣有些人正在做不錯的研究,未來植物新藥絕對值得發展的亮點。」
超基因生技董事兼任副董事長何啟功則與大家分享再生醫療的最新進展,目前再生雙法(再生醫療施行管理條例草案與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正在立法院,要是法規通過,將是一項能利用基因、細胞等,治療、修補或替換受損組織、器官的醫療技術。
何啟功分析,這是塊全新的醫學領域,結合組織工程學、分子生物學,可望改善治療過往難以痊癒的疾病,像是癌症、糖尿病與神經疾病。但他也分析,目前仍存在發展挑戰,包括相關監督措施的完善程度、細胞來源、保存庫的品質管理、發生不良反應之救濟措施需充分確認。
另一方面,在行政程序限制的部分,細胞治療計畫申請的程序複雜,花費時間較長,何啟功期望,能銜接細胞治療技術與再生醫療製劑的產業鏈,促進生技產業發展。
中國醫藥大學校院務發展委員會執行長鄭隆賓則分享中國醫藥大學校擁有的三大力,也就是:頂尖研發力、特色醫療力與創新產業力(長聖生技、聖安生醫、長佳智能)。
目前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係共計有17家醫院及診所,包含5家學校附設醫院、3家分院、3家合作支援院所、4家診所、2家策略合作聯盟醫院,統計至2022年總床數達7471床,僅次於長庚體系。
鄭隆賓也分享:「未來中國醫藥大學校在發展時也不會關起門來做,期待各位加入我們」。
鄭隆賓進一步分享他對健保的看法指出:「如果健保再不改善,這麼好的東西現在已經是負擔,以後可能有問題。」
鄭隆賓也認為,台灣社會最不應該就是瞧不起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平時要被醫生、病人跟家屬罵,這樣的工作氛圍要他們發揮多大愛心難度很高,因此他呼籲大家的想法一定要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