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黃金便利指數(糞便潛血濃度)是關鍵
國健署自2004年開始推動大腸癌篩檢服務,實證顯示每2年1次大腸癌篩檢可降低40%大腸癌死亡率。義大利與美國北加州亦都有相應實證結果。而台灣透過大腸癌篩檢服務數據分析,證實「糞便潛血濃度」高低與後續大腸直腸癌死亡率或全死因死亡率相關,糞便潛血濃度越高,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越高,顯示糞便潛血濃度在健康中扮演黃金標準角色。(Levin et al., 2018; Chiu et al., 2021)
▲糞便潛血檢查濃度越高,罹癌風險也越高。(圖/台大公衛團隊提供)
過去3年COVID-19疫情期間,醫療量能緊縮導致民眾延後治療時機,若能利用黃金標準指數建立優先轉介策略,在疫情嚴重時以糞便潛血濃度高的民眾優先進行大腸鏡檢查,便能在有限資源內達到更高預防大腸癌效益(Chen et al.,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