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6-2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6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04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山神、土地、城隍都是怎麼來的?
信仰神靈是全球絕大多數宗教共有的特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道教及民間信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神靈崇拜的宗教。道教內部擁有三清五帝等至高無上的神仙,還有山神、土地、龍王等基層神祇,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維持天地萬物運轉的管理體制。道教神仙體系與人間管理體系極度吻合。例如,在人間有皇帝,則天界就有玉皇大帝,地府有十殿閻羅;城市有郡守,地府則有城隍;家庭有族長、家長,而天界則委派了家神(灶君)到每個家庭。
天界的官吏體系比人間更為完善細緻。例如,河流裡有水神(龍王)負責管理江河湖海的生靈和財富;每座山都有山神管理飛禽走獸和礦藏林木;每一方土地都有土地神保護物產和居民;每座城池都有城隍,手下有判官掌管生死簿,管轄區域人類的生死禍福,記載其善惡言行。考慮周到、全面細緻、無微不至。
雖然山神、土地都是最基層、官階最低的神靈,但在傳統信仰者心目中,他們都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和庇佑者,需要恭敬祭拜且不能馬虎。他們的形象設計也比較和善親民,因而得到更多信眾的信賴和親近。至今還有許多地方有供奉山神土地的傳統,建造小廟或挖神窟安置神位,四季上香祈求平安順遂。
中國國土遼闊,山川河流、城池眾多,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縫管理和全方位覆蓋,需要眾多基層神靈來擔任山神、土地,這個數量是非常龐大的。那麼,這些眾多的基層神祇是從哪裡來的呢?
其中有兩種方式:一是人們自主選擇的神祇。自古以來,中國文化就有“聰明正直之為神”的選神準則。被選為神祇的人,通常是那些忠臣、烈士,他們生前在行為或者品德上對百姓作出了巨大貢獻和付出。人們敬仰他們的品德,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以另一種狀態繼續獲得庇佑。例如,義烈而死的史可法被揚州人奉為揚州城隍。文天祥是杭州的城隍,“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是蘇州城隍。
當然,並非一定要在生前成為官員或名人才能成為神祇,一些凡人也有可能入選地方神祇。有的人生前為人極為孝順,是人人稱頌的孝子,就有可能被人奉為城隍,因為中國人始終相信“忠臣出自孝子門”,為人孝順的人,一定能夠恪盡職守,造福民眾;有的人生前為人公道正派、辦事可靠,就有可能被人尊奉為山神或者土地。這種選神的方式,其實也是傳統社會人們道德選擇的一種表現,弘揚什麼、貶斥什麼,在敬拜什麼樣的神仙裡就完全顯露出來了。
明清以來大部份城隍爺是由大真人府(即現在嗣漢天師府)的張天師代天進行封神。天師加封城隍的記載,可在清朝的不少地方誌中找到,其中不時提到“天師府敕諭”。少數的幾份尚存的文獻中,還出現了天師以玉皇大帝的名義頒發的冊封諭旨,城隍廟會保存這樣的敕諭,而且可能會刻成石碑。
明洪武初封縣城隍伯爵,後止。稱城隍之神。羽士管時庵言,鎮中城隍廟舊為搜鹽所。明季所官移於儀征裡。人以遺址建廟,祀城隍。乾隆五十五年張真人府奉勅封靈通伯。勅文有雲。天命無私,惟至誠而可格細言,亦納遂民欲之所從。凡在福世之條,不惜分茅之寵,受茲殊貺,永輔升平。末署襲封五十八代正乙嗣教大真人張起隆。(見1790年揚州附近一鎮上城隍廟所收敕諭)
第二種方式是封神,這是一種官方行為。歷代帝王都有過多次封神的記載,例如對孔子的追封,對關羽的追封等。這種方式為後世人選擇道德高尚、人品過硬的人成為神祇留下了空間。明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下詔加封天下城隍,規定了城隍的等級,分為都、府、州、縣四級。朱元璋曾言:“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這說明城隍信仰有助於輔助人間秩序的穩定,是社會道德約束的有力補充。依明朝官方“城隍階級封號”,有京師城隍、都城隍、府城隍、州城隍、縣城隍,分別管理首都、全省、省會城市、地級城市、縣級城市等不同層級的人間城市投影的陰界管理許可權。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