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7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人工膝關節感染紅腫,走路痛如刀割…3D列印活動骨水泥阻斷細菌感染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10-28 00:29: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人工膝關節感染紅腫,走路痛如刀割…3D列印活動骨水泥阻斷細菌感染

當膝關節由於病變,如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外傷性關節炎或缺血性骨壞死等造成關節間隙狹窄,使軟骨磨損破壞,引起疼痛,甚至造成行動困難。而服用一般保守藥物治療無法獲得有效改善時,可採取人工膝關節取代原有磨損關節面。若有兩個以上的關節介面退化或有其他禁忌症,則建議進行全膝人工關節置換。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平均每年約有1萬5千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年齡分布在60至70歲。當人工膝關節受到細菌感染時,患者往往會感到膝蓋關節紅腫疼痛,坐立難安,甚至走路劇痛如同刀割。



81歲的江伯伯,一年前在外院接受右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三個月前,江伯伯右膝關節腫痛,被外院診斷罹患膝蓋蜂窩性組織炎,吃了三個月的抗生素,右膝蓋關節仍紅腫甚至越來越痛,坐立難安,甚至走路劇痛如同刀割,於是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林宗立醫師門診,經診斷江伯伯是人工膝關節受到細菌感染,建議接受兩階段手術。

江伯伯於10月剛接受完第一階段手術,移除人工關節並先置入本院自行開發的「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術後第二天江伯伯即可使用輔助器下床行走,膝關節活動度如正常人良好,傷口紅腫也消退。江伯伯直呼:「原來感染的源頭是人工關節,怪不得蜂窩性組織炎一直吃抗生素治療都不會好」。
每年約有1萬5千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平均每年約有1萬5千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年齡分布在60至70歲。林宗立醫師指出,人工膝關節置換是老年人普遍且成熟的手術,成功率極高,但偶爾還是會有術後感染的可能性,發生率約1%;發生感染主要症狀包括膝關節疼痛、傷口紅腫、竇道化膿及蜂窩性組織炎久病不癒等,若延遲正確治療造成必須反覆手術與拔除人工關節,嚴重者導致關節功能永久喪失。
置入活動型骨水泥,利於第二階段重建手術

林宗立醫師進一步分析,慢性人工膝關節感染的標準治療為兩階段手術:第一階段手術為移除人工關節、並置入含抗生素的活動型骨水泥,文獻顯示,感染治療成功率因此高達 92%-95%,待感染控制後,再進行第二階段手術移除骨水泥及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可大幅降低感染復發。林醫師說,與過去靜態型骨水泥相較(膝關節需打直無法活動且需打石膏固定),置入活動型骨水泥的膝關節活動角度大,可減少關節攣縮及肌肉萎縮,利於第二階段重建手術。


林宗立醫師團隊研發的「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能顯著控制感染,改善關節功能,增加活動角度,並減少併發症。(圖片提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林宗立醫師說明,近年來傳統手作、翻模或市售活動型骨水泥因設計上較粗糙或力學不穩定,產生不少骨水泥相關的機械性併發症,如骨水泥破裂鬆脫或關節脫臼,導致膝關節功能反而變差、療程延長、需再接受手術並增加重建手術的困難度。林宗立醫師團隊研發的「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能顯著控制感染,改善關節功能,增加活動角度,並減少併發症。
「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能顯著控制感染

「3D列印活動型骨水泥」已獲得多項專利認證、技術移轉及多篇國際期刊發表,林宗立醫師表示,若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傷口周邊有疼痛紅腫化膿,經治療後沒有改善,就有可能是人工關節感染,需盡速就醫治療。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8/92700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7 10: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