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與行為
“躺平”還是“內卷”?
始於敬畏的積極行動
感恩知足的狀態
曾經,有牧民問先知,既然真主掌管著萬物的走向、決定萬事的結果,那麼,作為人應該拴好自己的駱駝避免走失?還是托靠真主,將其鬆綁不必管理呢?先知回答道:“你托靠真主,同時拴好駱駝。”
在這段對話中,牧民提出的選擇問題,被先知合二為一,從中道出了穆斯林在生活中處理任何事物時,都應秉持的內心狀態以及採取的行為方式。
如果只是“托靠真主”,不“栓好駱駝”,實則是放棄了真主給予人最寶貴的“主動能力”(自由意識),也辜負了作為“大地代治者”的恩典(通過真主創造的、服務於人的各種規律認知造化的意義),進而陷入“宿命論”的怪圈,一切都充滿了消極感,生活失去了動力。這不是伊斯蘭中正的指導。
如果不“托靠真主”,只是“拴好駱駝”,實則是否認了真主掌管並調劑萬物的事實,桀驁不馴地認為只要做的足夠好,就能保證結果無誤,無法接受“駱駝會丟”的現象(或者承認走丟但內心崩潰),進入了以物配主的“人定勝天”怪圈,對一切事物只求其然,不求其所以然,不停地在行為的方式和方法上追求“完美”,如行屍走肉般不自知地內卷,直至因無法接受的失敗而最終內心坍塌。這同樣不是伊斯蘭中正的指導。
“托靠真主”,意味著堅信真主將引領、掌管並調劑萬事萬物的最終狀態這一重要屬性,並秉持這種認知狀態於所做的事物中,堅定內心。
“拴好駱駝”,意味著積極找尋真主創造的萬事萬物的規律,依其行事,並不斷以此調整改進自己所做之事,累計經驗和認知,重塑自身。
“托靠真主”與“拴好駱駝”,指的就是人與萬物互動時的內心狀態與行為選擇,二者相輔相成、合二為一、缺一不可,成為了伊斯蘭對人生萬事的基本指導原則。
應避免的現象
“托靠真主”是內心認知,在狀態中體現;“拴好駱駝”是行為方式,在行動上體現。
而當今的很多穆斯林卻將兩者位置顛倒或割裂,要麼變成了“行為上托靠,內心上拴好”(不行動,只妄想);要麼變成了“行為上苛求,內心不滿足”(只行動,不托靠)。
如,宅在家裡不積極找尋工作的機會,不努力找尋改變的契機,卻自認為是信道者,偉大真主承諾將會援助他們,於是天真地妄想奇跡降臨得以獲救。
又如,不停地追求更好更客觀的今世利益,而忘卻了後世更為重要的價值,將現實的生活建立在各種攀比之上,以此作為優越的標準,不滿足不知足不感恩,卻自認作為信道者就應該努力“拴好駱駝”,沒拴好之前,無需托靠真主。
……
小到個體與家庭,大到民族與國家,這些偏離伊斯蘭中正指導的迷失現象,每時每刻都在出現。需要每一個穆斯林加以審視並重視,改正且避免。
始於敬畏
“……誰敬畏真主,他將為誰辟一條出路,而且從他料想不到的地方供給他。誰信託真主,他將使誰滿足。……”【古蘭:65:2-3】
青年人們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們致力於現世的生活,遵循著真主的常道,通常都會有三個現實的生活目標:即謀生的工作,溫馨的家庭,安定的住所。這三種看似今世難全的事物,其實存在著獲得的途徑,那就是“敬畏真主”。
艾布宰爾傳述:“真主的使者開始誦讀這節經文:‘誰敬畏真主,他將為誰辟一條出路……’,直到經文最後。而後,他說:‘艾布宰爾啊,假如人們都能堅守這節經文,就會得到滿足。’”
作為穆斯林,如果感覺生活沒有出路,要學會從自身尋找原因,很多情況是丟失了敬畏,而得不到真主的承諾。
先知曾說:“假如人們知道二更天和黎明時的恩惠,即使匍匐也一定會來。”(這裡指夜間拜和晨禮)
生活中有很多增加敬畏的方法,諸如禮拜祈禱、讀經思考、交流信仰,團結家人、服務眾生等等,每個穆斯林都應關注加增自己的敬畏狀態,並把敬畏放在一切活動的開始。
積極行動
如果想獲得恩惠,就要在敬畏的狀態中積極行動起來,不行動,一切毫無作用。
例如一人開車出行,車壞了,他只是祈禱:“主啊!拯救我吧!”哪怕是祈禱萬次,也毫無用處。他應該在祈禱得到真主援助的同時打開引擎蓋看看問題所在,或儘快找人修車。
“誰為主道而遷移,誰會在大地上發現許多出路,和豐富的財源。……”【古蘭:4:100】
保持敬畏且行動起來,必將獲得真主意欲的指引和報酬。
保持感恩知足的狀態
先知說:“你們中誰早上起來,心境安寧,身體健康,有糧可食,他就仿佛擁有了整個世界。”
對信道者而言,如果認知真主、身體健康、正守主命,有清廉的伴侶、孝順的兒女、適當的收入,那麼即使擁有了整個世界的財富與權力,也不會比此更加幸福。因為信道者始終處於知足感恩的狀態中。
在生活中,維繫好與真主的人主關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家屬和眾人建立良好的人人關係;積極投入到工作當中以服務眾生。
這四個方面,不可或缺,相互作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了每一個穆斯林獲得兩世幸福的真實階梯。
祈主護佑並憐憫我們,Amin!
(伊斯蘭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