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弄懂這個理論,情緒管理能力提升數倍!
講到情緒管理,我們必須先得提一個人,這是人叫做阿爾伯特•艾利斯,他是一個美國臨床心理學家。他在1950年代左右提出了一個理論叫做「ABC理論」,這個理論可以非常好的來解釋,為什麼人會有「情緒」。
雖然這個理論一開始沒有受到重視,但是隨著時間的增加,有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這個理論,非常的管用。這也再一次的證明了,一個東西如果它確實有效,它最終還是會受到重視。
講到ABC理論,它的ABC,分別是:
A(Antecedent):事件本身。
B(Bridge):你對事件的想法或信念。
C(Consequence)事件發生之後的後果。
比方說,一件事情發生了,事件本身就是A;你因為這件事情發生了,所以生氣了,你生氣就是C。那麼B是什麼呢?B是你對A這個事件的想法。
現在問題來了,你為什麼會生氣呢?很多人會覺得,那是因為事件A發生的關係,所以讓你生氣了。
ABC理論的創始人阿爾伯特•艾利斯就會告訴你,不,不對,不是事件A讓你生氣了,而是你對事件A的想法讓你生氣了。
所以你真正生氣的原因不是A,而是B。
打個比方,假如你的小孩子成績考差了,你因為這樣所以生氣了。所以小孩子成績考差就是A,你發了脾氣就是C,而B就是你對於成績考差的想法,因為你的想法可能是:小孩子成績考差了,就沒有未來。
所以你為什麼會發脾氣?原因不在於成績考差這件事,而是在於你對於成績考差這件事情的想法。
那這個時候呢,大部分的人的解決方法是什麼呢?可能是逼小孩子努力用功讀書,把成績考好,也就是去修正A。
重點來了,當你生氣了、你的情緒來了,一般人的作法就是:修正A。
但是阿爾伯特•艾利斯就會告訴你,這樣是不對的,你要試著去修正B。
所以,B到底是什麼呢?B通常被叫做「非理性信念」。
什麼叫作非理性信念呢?就是你的大腦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但是那些想法卻不一定是對的,甚至可能對你是有害的。
人的非理性信念有非常多,其中有三種最常見。
1.我「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得到別人的認同,否則我就是沒有用的人
簡單的說,就是把自己的好與壞,建立在別人的認同之上。
有些人判斷自己好與不好,取決於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而有些人判斷自己好跟不好,則是建立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這種想法,簡單的說就是:認為自己一定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如果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就會覺得自己表現得很差。
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你可能就會很容易讓自己陷入沮喪的情況。
2.你「一定」要對我很好,否則你就是壞人
這第二種「一定」的想法,比較常常發生情侶之間。比方說,一對情侶裡的其中一方,總是認為另一方一定要對自己很好,要好到無微不至,否則就是一種不愛自己的表現。
有這種想法的人,常常會陷入各種「一定」的假設裡。
比方說:
如果你喜歡我,你就一定要陪我去這、去那….
如果你愛我,你就一定要幫我這個、幫我那個….
如果你關心我,你就一定要對我這個、對我那個….
然後當事情跟自己認為的各種「一定」的想法有違背或衝突的時候,各種不好的情緒就會出現。
3.情況「一定」要像我預期的那樣,不然就太糟糕了
比方說,這個專案一定要做到一百分,不然我的表現就太糟糕了。
又或者是,我一定要每件事都做到盡善盡美,不然我就是一個不及格的人。
而當事情無法照你預期的那樣走的時候,各種情緒就會出現。
所以,當一個人情緒出現的時候,有什麼辦法,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學會去辨識「B」的存在。
因為ABC理論告訴你,你會生氣、你會有情緒,是因為B,而不是因為A。
A是事件本身,B則是你對事件A的想法。
那怎樣辨識B到底是不是非理性信念呢?方法就是問自己五個問題。
1.我為什麼有這種想法,這個想法對我有用嗎?
2.這種想法有證據支持嗎,是真的嗎?
3.這個想法合邏輯嗎?還是只是我的偏見呢?
4.這件事真得很糟糕嗎?
5.我真的無法忍受嗎?
當你問完這五個問題,如果絕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它可能就是一種非理性信念,代表著你要拋棄這種想法。
怎樣讓自己成為一個情緒管理能力良好的人?總結來說就是:
假如你生氣了,你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趕快分清楚A是什麼,以及B是什麼。
當你找到了B之後,也就是你對事件A本身的想法,接下來就問自己上面這五個問題,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代表你的B是一種非理性信念,也就是你不應該為了事件A而生氣,然後你就可以趕快讓自己的情緒降下來。
(知識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