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求財該拜誰?這些神明全都是財神爺
逢年過節都會去廟裡拜財神、補財庫,但大家知道「財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嗎?根據最早的記載,財神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就有提到,過年貼春聯時就已經有賣財神爺的神馬,就是畫財神像在紙上,讓百姓可以貼在門上、牆上等地方來求財。在當時來說,財神已經是很普遍的融入百姓的生活習慣中。
▲台灣民間的財神信仰文化相當多元豐富。(圖/寶島神很大)
而又提到何謂財神,台中科大應中系教授蕭登福就分享,其實不只正財神、偏財神(正財神通常是陽神、偏財神是陰神廟),還有一個是「地方屬性」的財神。像是桃園也有把土地公當成財神,也有人會把趙公明、關聖帝君、石崇、范蠡、沈萬三等當成財神在拜。
因為關聖帝君協管文昌武曲星,屬於五文昌之一,文昌帝君就是掌管科舉和俸祿,所以文昌帝君是財神、關聖帝君亦然。而關聖帝君又講求義氣、童叟無欺,所以又被稱為「義財神」。
▲關聖帝君是義財神。(圖/寶島神很大)
早期社會的交易買賣中,因為是農業社會,所以很大的一部份都是農作物的交易,在神明的「業務範圍」中其實就與土地公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土地公才會被當作是司土的財神。
▲玄壇元帥是保境安民的神明,同時也是武財神之一。(圖/寶島神很大)
再加上台灣是一個族群融合的島嶼,每一個族群的守護神在來到台灣以後,就會是移民開發初期每個族群的心靈依靠,為求生活順心安樂,也會有部分神明漸漸被當成財神來拜,許多大家熟悉的武財神也是這樣來的唷!族群文化的發展是不是很有趣呀。
(寶島神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