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2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怎樣消除欲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2-9 01:00:0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怎樣消除欲望,清靜內心,合乎自然之道!




欲望,指對事物的執著、貪愛而生起的一種無明思維。息心,指消除妄想執著。去欲息心,指的是消除外欲,內心清靜無為,合乎自然之道。

首先,去欲的根本在於息心。《道德經》第 12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試問人世間誰不願意過五光十色、絢爛多姿的生活?世人總是想擁有再擁有,得到再得到,永遠都無法滿足內心無止境的欲望,但卻不知道一味地追求和貪婪,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五顏六色的東西看多了會使人的眼睛疲勞;好聽的音樂聽多了也會覺得膩,因為它擾亂了心神,使人神亂而不能聽到無聲之音;美味可口的佳肴吃多了也總想吃點什麼更新鮮的,卻不知美食失於道而傷口。



我們的前輩們大多都是出身艱苦,經歷了數十年的時代變遷。長輩們最初在那半明半滅的青油燈下讀書做事,慢慢到了煤油燈的時代,再進到有電燈、日光燈,黑白電視、彩色電視,以及電腦的今天;由以前穿破鞋,打油紙傘,穿件補了又補的破衣服,踩著泥濘的小路去工作上學,到現在我們騎摩托車、電動車,甚至駕駛私家車去上班或送孩子上學;田地里由老牛犁地拖車,到現在的現代化農機設備;由寫信發電報、手搖電話,到隨時可以打電話、上網的高科技時代。

從以前只能仰望天空飛行的飛機、鐵路上奔跑的火車,到現在隨時可以乘坐各種交通工具環遊世界。但是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物質財富如何豐足,倘若過度追求享樂,依舊是有害的。欲海難填,當錢成了比人、比知識更寶貴更受人尊敬的東西時,社會上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撈錢可以出賣人格和良心,為了撈錢不惜丟掉性命,為了撈錢不惜犯罪。

翻開歷史,沒有奢侈不亡國的。隋煬帝荒淫無恥,窮奢極欲,導致農民起義,最後歸於滅亡。唐玄宗「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欲不足為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誘發安史之亂,使唐王朝面臨崩潰的危機。南宋王朝偏安江南,本應奮發圖強,收復失地,但以趙構為首的南宋帝王,整天沉迷在西湖歌舞之中,「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最後把宋室江山拱手相讓。



其次,去欲息心的目的是達到社會和諧。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很多人無法抵擋名利的誘惑,在眼花繚亂的虛幻里迷失自我。為了虛榮心的滿足,為了尋求更多的刺激,甚至不惜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 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 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生活中為了利益而出賣自己的靈魂,拋棄淡泊,鄙視清靜的人比比皆是。人的欲望可以很小很小,但也可以無限地膨脹。生活中就是有那麼一些人,一味地和別人攀比,欲望的潮水只漲不落,而且一浪高過一浪。為了自己富有與享樂,不擇手段地對待他人,以至於讓欲望的潮水沖開理智的大壩,危害社會,損害他人,也害了自己。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種欲望的不滿足呢?都是因人對外境的迷戀、貪婪、執著、困惑,遠離了清靜之道。貪、嗔、痴是即起即滅的,沒有根。當你喜歡時,產生了貪,你討厭時,自討厭中產生恨。人受到五色、五音、五味的污染,就會對世間一切外物產生貪、嗔、痴、慢。世界上為什麼會有貪、嗔、痴呢?

那是因為沒有明道,人現存的一切習性都有開始,也都有一個結束,一切宗教都講習性、本性、天性、修性。貪、嗔、痴是習性,喜歡一樣東西蘊含著貪。當人心被物役,身體為物拖累時,就會導致過錯和災禍。因而,倘若不被貪慾所支配,人心平和安靜,天下就能安定。



再次,去欲息心的關鍵在於戰勝和超越自我。生活難免會有壓力,人們因此而生煩惱。更何況人畢竟是有思想、有見解的高級動物,有私心那也是難免的。人一出生就是有欲望的,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而一直哭鬧。

嬰兒因為離開母體,結束安逸的生活而發出人生的第一聲啼哭,因為飢餓了等各種不舒服的狀態肆意大哭,因為得不到玩具而哭,因為不願意學習而哭,因為考試不好而哭,因為生老病死而哭。人的欲望是時時刻刻存在的,也是永遠無法滿足的。正是因為這種種的欲望才會有掙扎和痛楚。所以要使私心減少,那麼就必須得去欲,也就是要懂得恬淡為上。

在現實社會中,新技術急劇更新、信息量猛增、競爭加劇的同時,人類的欲望也在不斷地膨脹,在物質的誘惑中產生種種追求,而每一個追求的背後都隱藏著欲望,而過多的欲望正是人類種種痛苦的根源,導致一味被外境迷惑而失去了本質。



老子提倡人類要少私寡慾,就是告誡我們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欲望是很危險的,要儘量地減少心中的欲望,而在減少欲望的同時,也提升了心靈的恬靜,使精神如野馬般自由馳騁。

人具備了高遠的見解以後,就不會被物質的世界所困擾,不會被人生的痛苦所困惑,自然會超越升華。人很容易對世間的一切外物產生貪戀,但是過度的執著會讓人被外塵所染,身心達不到清靜明潔,所以只有去欲息心,才能心無雜念,凝神安適,志趣高潔而不會患得患失。

縱觀人的一生,似乎不在愁中即在病中,一直為物所累。人們早已拋棄平淡而簡單的生活,沉溺於複雜和繁榮中無法自拔。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有私心和欲望而失去了人生應有的快樂。只有擺脫貪慾,才能保持內心的安寧;內心恬淡虛靜,人的真誠淳樸的本性方能持守不失。

(彩雲之南)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2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4 06:1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