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7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四依止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3-25 01:19: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四依止

佛陀告訴我們,不可以住於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裡,不可以住於財、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中;因為五欲六塵會蒙蔽我們的心性,不能自在,不能解脫,只有增加煩惱。

那我們要住在哪裡呢?當然,佛法是我們信仰的,我們要住在信仰裡,住在佛法裡。但是廣大無邊的佛法很多,你能住在「四依止」裡,大概就能成為標準的佛教信徒了。所謂「四依止」,就是:

第一、依法不依人:現在的人,有的依神不依佛,有的依師不依佛,有的人依於異說,不依佛法;尤其,佛教裡依人入道的太多了。佛弟子對大德敬重,這當然很重要;最初依人學法,也不能否定這個過程。但是,真理最後要「依法不依人」,佛陀本身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注重「依法不依人」,其意義最為正確。

第二、依智不依識:「識」,有所謂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再加末那識、阿賴耶識共八識,或者還有更多微細的唯識學說法。

「識」雖然是生命的根本,但是生活中的「識」是分別意識,裡面有很多的差異、雜亂;等於一張過分的五彩圖畫,已經分不清主題了;也如一個女人濃妝豔抹,已分辨不出細膩的氣質了。「智」是般若,所謂大圓鏡智,你是什麼樣子,就還給你一個本來面目,所以我們倡導「依智不依識」。

第三、依義不依語:全世界的各種語言不只百種之多,哪一種語言才是佛法?其實,語言只是一種符號,不值得說我依英文、依法文、依日文、依華文;最重要的,不管哪種語言,都是用來詮釋佛法義理的,我們最終還是要「依義不依語」,也就是要依個中的道理、意義。

比方說因果、緣起、佛性、三法印、四聖諦,不論用什麼語言闡述,它都是佛陀親口說出,意義都同一個。南北傳的佛教也好,原始、現代的佛教也好,真理、真義是不會改變;語言只是工具,如標月之指,當你得月時要忘指,要「依義不依語」。

第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法在佛世時,也有接引眾生的方便法,我們承認方便的重要。但是這些方便,等於是小學、中學的程度,還不夠高,只能用這種簡單的道理來接引他,給他利益,給他歡喜。換句話說,佛法有了義、不了義;不了義是方便道,了義才是究竟的解脫道。所謂般若是解脫道、菩提心是解脫道,這許多佛法修行的究竟目標,就是讓人解脫煩惱,離苦得樂。萬種的方便,歸根究柢,就是人生要喜悅、要解脫、要超越,要讓每一個眾生都能得度,和我佛如來同樣地把精神、心胸擴大到虛空,那才是真正的佛心佛意。

所以四依止:一、依法不依人,二、依智不依識,三、依義不依語,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我認為佛教徒應該以此作為學佛的準則、信仰的準則。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2 03:1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