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643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五德終始--戰國時期的歷史觀念
五德終始,一種學説,是指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
五德終始説: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説來為歷史變遷、王朝興衰作解釋。
大多數的學者都認為,戰國中期之前的陰陽五行思想是五德終始説基本的理論來源。如:梁啓超所著的《陰陽五行説之來歷》,馮友蘭所著的《中國哲學史》上冊、張立文、陸玉林所著的《中國學術通史》先秦卷。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著作對五德終始説具體的理論來源進行了研究。
(1)來源於道家思想。持這種觀點的著述主要有:謝扶雅所著的《田駢與鄒衍》、陳槃所著的《寫在之後》、孫開泰所著的《鄒衍與陰陽五行》、白奚所著的《翟下學研究》。
(2)來源於墨家思想。持這種觀點的著述主要有:範毓周所著《“五行説”起源考論》、李漢三所著的《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説》。
(3)來源於儒家思想。持這種觀點的著述主要有:顧頡剛所著的《五德終始説下的政治和歷史》、範文瀾所著的《與頡剛論五行説的起源》、童書業所著的《五行説起源的討論》、侯外廬主編的《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楊榮國所著《中國古代思想史》。
(4)來源於其它思想。饒宗頤所著的《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一書認為,《孫臏兵法•地葆》中“五壤相勝”理論與五德終始説之間存在著莫大的聯繫。胡克森所著的《從五行説到鄒衍五德終始説理論的中間環節》一文認為,鄒衍五德終始説的理論來源為春秋末年晉國史官史墨的政權相勝理論,以及老子“德”的概念。
鄒衍創建“五德終始説”,本意是想從他“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談”的陰陽五行研究中,羅列出天降的災祥禍福,來恐嚇那些驕奢淫逸、“不尚德”的統治者們,希望他們能按照儒家的道德規範辦事、治民,能“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之施”及於黎庶。但是五德終始説的創立客觀上卻迎合了戰國後期各國君主實現統一大業的心理願望,為他們提供了統一天下的理論依據。
五德終始説作為一種改朝換代的理論工具,受到歷代新王朝建立者的信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根據鄒衍“水德代周而行”的論斷,以秦文公出獵獲黑龍作為水德興起的符瑞,進行了一系列符合水德要求的改革,以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遂成為五德終始説的第一個實踐者。
自秦漢直至宋遼金時代,五德終始説一直是歷代王朝闡釋其政權合法性的基本理論框架。“故自秦推五勝,以水德自名,由漢以來,有國者未始不由於此説”。但宋金以後,沿襲千餘年的五運説最終被逐出儒家政治文化的主流而趨於消亡。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