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疾病] 1歲女童發燒、流鼻水竟是「川崎症」 醫曝「關鍵徵兆」家長應注意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8-11 16:31: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發燒超過五天、伴隨四種以上症狀,早期川崎病徵兆。

三軍總醫院收治一名一歲女童近日因發燒、流鼻水及嘔吐等症狀入院,而在經過一系列診療後,最終被確診為川崎病。該女童在住院前並無特殊病史。在入院四天前,女童開始出現發燒、流鼻水和嘔吐症狀。兩天後,家長帶她至診所就醫,並開始服用症狀控制藥物。然而,病情未見好轉,仍然有持續高燒和嘔吐狀況,家長隨即帶她至本院兒科急診就醫。

川崎病導致冠狀動脈擴大病變 須預防血栓
小兒心臟專科醫師徐萬夫說明,女童於急診就醫,嘴唇發紅乾裂、雙側眼結膜充血、手腳掌紅腫,軀幹部位出現紅疹,並且卡介苗注射部位皮膚也有發紅現象。因為此時已經符合診斷川崎病的臨床要件,入院後隨即給予川崎病第一線藥物免疫球蛋白治療及阿斯匹靈後,病童隨即退燒且上述臨床症狀改善,在持續觀察經過36小時沒有再次發燒後讓病童出院。

然而在經過一週後,病童再次出現有發燒嘔吐情況,眼皮發紅浮腫,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心臟冠狀動脈已經有擴大,故判斷為頑固性川崎病,於是立即再次住院,期間接受了川崎病第二線與第三線藥物的治療。雖然第一時間會退燒且抽血顯示發炎指數改善,但在多日後又會再次發燒,後來在使用第四線的藥物後,病童的狀況終於獲得控制,然而由於冠狀動脈擴大病變的關係,需要使用抗凝血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在經過一年的追蹤治療下,病童的冠狀動脈狀況控制良好,沒有發生狹窄與血栓導致血管阻塞的事件。

發燒超過五天、伴隨四種以上症狀 早期川崎病徵兆
徐萬夫醫師提到,上述一歲女童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川崎病案例,以下提供一些早期識別川崎病的關鍵徵兆,若患兒持續發燒超過五天,並伴隨下列四種以上的外觀症狀,即應提高警覺:

口腔黏膜變化(嘴唇發紅乾裂、舌頭發紅等)
雙眼結膜充血(通常沒有合併分泌物)
頸部淋巴結腫大(通常為單側)
手腳腫脹發紅
多形性紅疹(通常在軀幹及四肢)
若符合川崎病的診斷,臨床醫師可能會進一步安排抽血檢驗以評估病童的發炎狀況以及心臟超音波檢查以評估冠狀動脈是否受到影響。治療第一線藥物為免疫球蛋白及阿斯匹靈,大部分的川崎病童都會在24小時內明顯退燒且臨床症狀改善;出院後醫師會再安排定期於門診進行心臟超音波追蹤評估是否出現冠狀動脈病變的情形。

第一線藥物治療仍發燒 恐是頑固性川崎病
然而,如果在經過第一線的藥物治療後,病童仍然持續有發燒,或是有發生以下狀況時,就要懷疑是頑固性川崎病:

持續發燒:如果病童在接受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後,24至36小時後仍然持續發燒
退燒後再次發燒:若病童在治療後的兩週內再次出現發燒,在排除其它引起發燒的原因後,需進一步評估是否為頑固性川崎病
持續的川崎病相關表現:包括皮膚與黏膜的持續發炎,以及冠狀動脈的擴大等
冠狀動脈病變風險高 識辨評估、醫病合作最重要
徐萬夫醫師提醒,由於頑固性川崎病童發生冠狀動脈病變的風險更高,且目前研究對於頑固性川崎病的最佳治療方式也有待更多的研究提供臨床證據,所以對於臨床醫師來說,即時的識辨評估病童是否可能發生頑固性川崎病、依據病童的狀況制定個人化的評估與診療方式、與家長和照顧者充分說明解釋及提供支持等,都是很重要的議題。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5-18 15: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