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4-11-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2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646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反思布氏鯨魚之死:佛法是人生重要抉擇的明燈!
近日香港有一條來自深海的鯨魚來訪,然而是次的「鯨」探訪,也掀起部分港人「追鯨」的熱潮。此鯨魚非有意接近香港,可能是追捕魚群才意外光臨的。可是,當時的牠身上已有傷口,有關海洋保育機構等,都呼籲港人不要出海「追鯨」,以免公眾與鯨魚也有危險,甚至令鯨魚的傷口進一步惡化。好奇心畢竟凌駕同理心,鯨魚非本港常見海洋生物,很多人抱著「此次不追更待何次」心態,在觀光船商家的組織下,部分市民一家攜幼扶老紛紛湧至西貢海域「追鯨」。最終,該鯨魚屍體於兩星期左右被發現在牛尾洲。此次的鯨魚不幸事件,更令我明白佛陀教導世人慈悲及八正道的重要性,而且筆者更認為除了當局能夠制定相關的政策保護海洋生物外,部分市民也應深刻反省自身行為,避免再一次的事件發生。願此珍貴的一課讓香港人能夠更慈悲和具同理心,也願布氏鯨魚能離苦得樂,往生樂土。
筆者認為佛陀教導眾生慈悲,慈悲對象不只是人類,而是慈悲一切有情眾生。針對此不幸事件,若然港人能夠多一點慈悲,即是多一點同理心、仁愛之心,鯨魚不僅能夠繼續生存,甚至更有機會平安地離開香港,回到真的屬於牠的海洋世界「自游自在」。
慈悲,以簡單的意思來理解,帶給眾生快樂、拔除眾生痛苦,與現今所講的同理心、儒家的仁意思相通。若然追鯨的市民具有足夠慈悲心,定能安然地壓制自己的好奇心,不會就此貿然地出海追鯨,因為這行為只是自樂其身,建恐懼於鯨之身,可謂未有慈之嫌,更是施苦於鯨魚。大家都知道鯨魚不只是受著身上傷口的痛苦,單身隻影來到陌生之地,本身已對環境產生恐懼,更要面對著許多喧鬧的觀光船,不熟悉生物的圍觀、靠近,可謂心身都極受痛苦折磨,如設身處地,我們如鯨魚一樣面對這些恐懼,心情又會如何?也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及好奇心罷了。
再者,《晉書》有一句諺語「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雖然此語境與追鯨的人心境不同,但間接傷害的意義亦有著相近意。受好奇心驅使的港人,當時可能想到窮其一生都未必能夠在有生之年,如此親身近觀到此海洋巨物,所以不惜一切,漠視當局及有關保育機構勸喻,可謂對「追鯨」可以去「好盡」。這間接地使已負傷之鯨魚更加害怕,影響身體之傷,甚至有可能受到觀光船的傷害,導致死亡機會。從這件事上,好奇心如同間接「雪上加霜」,這與佛陀所說的貪心是否一樣?當然也有無明、愚癡的成分,將會在下段再說明,但三毒之一的貪往往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起碼在筆者的角度,此好奇之貪並非自利,反而害他自害。相信部分追鯨的港人及後看到鯨魚之死,應該感到慚愧自責,回想起自己當日的行為,也許沒有一點好奇被滿足之樂,而是滿滿的內疚吧!佛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教導世人慈悲,不論是否佛教徒,慈悲就是讓我們於生活上有所抉擇,減少憾事,能夠過著心安理得的人生。
佛陀向世人宣講四聖諦及八正道,當中八正道的修行讓比丘證得羅漢果。因此八正道對於佛教徒是必須的修行,但對於眾生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生活指標,也成就更好人生的大基石。筆者未成為佛教徒前,對一句說話印象很深刻,「法律是硬性,你必須要遵守,否則你便會犯法受到刑罰;佛教的道理,你是自願地去學習,是內化自身的最久、最徹底的抉擇。」直至今天,筆者亦信奉。
法律的正義往往未必能夠普遍使人心悅誠服,人民懼法,懼於其刑,而非其義,故此往往無明產生的剎那,法律之害未能足夠阻止衝動,憾事隨即便做了。若然我們願意以八正道作生命指標,也許能夠避免很多悔事的發生,甚至將人生活得更理想。對於好奇心或無明的衝動,筆者相信八正道中的智慧面,即正見、正思維等,便能夠內化我們的信念,若然我們有正確的見解,即是慈悲、了解事件的因果邏輯等,透過思維衡量好奇心與同理心,心中若持這些智慧的明劍,便能輕易揮斷盲目的決定。即使對罕見之事非常貪奇,但權衡利弊後,能夠尊重生命的可貴,以正確的態度關注鯨魚的動向,而非貿然去追鯨,能夠利他進而自利。再配合正業、正命等,有正見、正思維的指導下,我們的行為便能夠以尊重生命、愛護眾生為前提,盡保育公民之責任,不去干擾鯨魚的行跡,在生活上關注不同的生態議題,積極地減少破壞生態的行為,多做保護地球之環保行為。例如觀光船之商家不組織任何追鯨之旅,以保護鯨魚、教育市民為前提來面對,相信能夠避免下一次同類憾事。
如何再進一步訓練我們的定力,不受突如其來的無明、愚癡、衝動影響?就要靠正定、正念的修持。一般人都可以每天簡單作十至十五分鐘的靜坐及反思自身當天的行為,正如《論語》所言「有過改之,無則加勉」。只要透過持續的堅持,不斷反覆地實踐八正道,這些精進的成果,不只是讓我們面對追鯨的抉擇,對於人生許多的挑戰及是非判斷,都能夠有著更好、更無悔的決定。
如果佛法能夠普遍於人間,每個人都能夠有緣聞得佛法,也許世界及有情眾生的生活會更加美好。身為佛教徒的同修們,正因為無常,所以我們能夠改變自我人生,也能夠盡己能去改變身邊的人、改變身邊的環境,讓這個世界可以成為人間樂土,努力地將一樁樁的人間憾事,化成一件件美好人間的事。
來源:佛門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