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8-11
- 最後登錄
- 2024-11-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94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11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心房顫動更容易中風? 醫師提醒民眾遠離隱藏危「肌」
NOW健康/
2024.10.02 00:37
【NOW健康 翁靖祐/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疾病位居國內10大死因的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隨著氣溫逐漸下降,秋冬季節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明顯上升。為了提升大眾對心血管疾病的警覺,亞東醫院於10月1日舉辦「心臟守護?健康常駐 - 不可不知的隱藏危『肌』」衛教活動,告訴您致命的心臟隱患。
心房顫動中風機會多5倍 患者應警惕其他症狀
「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 5 倍!」社區健康發展中心主任暨心臟血管內科莊文博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問題,因心房跳動不規律,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輸送至全身。
根據統計,國內約有1%的人口患有心房顫動,其中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若心房顫動未得到妥善治療,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和日常活動,還可能引發疲勞、心臟衰竭,甚至增加中風與死亡的風險。因此,患者應積極就醫,以降低相關風險。
轉甲狀腺素蛋白類澱粉沉積心肌病變(ATTR-CM)則是一種少見但致命的心臟病變,對一般民眾而言較為陌生。曾炳憲醫師解釋,類澱粉沉積症屬於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無法被代謝的蛋白質沉積在組織中,影響組織和器官的正常功能。若患者出現心臟衰竭,並伴隨腸胃不適、手指麻木無力、下背痛或腿部沉重疼痛等症狀,應警覺是否為 ATTR-CM 的徵兆,及早檢查與治療至關重要。
養成健康作息 了解身體狀況 有效提防心血管病症
曾炳憲醫師說明,ATTR-CM可分為「野生型」及「遺傳型」。野生型通常在60歲以上開始出現症狀,若診斷後未及時治療,中位存活期約為3至5年;遺傳型則較早發病,症狀通常在50至60歲間出現,未治療的中位存活期僅約2至3年。自今年2月1日起,致命心肌病變的治療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患者可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選擇。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呼籲民眾應養成規律作息、控制情緒、適度運動、均衡飲食,並遠離菸酒,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他特別提醒,若出現心衰竭等症狀,切勿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隨著心血管疾病逐漸成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提升大眾對此類疾病的認識至關重要。亞東醫院將繼續推廣相關衛教知識,幫助民眾更有效地保護心臟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