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九月九─重陽節
九月九日是「重九」,又稱「重陽」,現在這天「敬老」,地方首長要備了禮物,分別訪問各壽翁壽婆,向他們致敬。敬老原是我國的傳統美俗,昔日年登百歲者,號稱「熙朝人瑞」,地方官要建「百歲坊」。古代重九登高,是由於時到九月,天高氣爽,千里無雲,最宜登高望遠。還有登高避災的俗信。
在本地,重九登高,過去也沒有流行,現在則民間逐漸重視郊遊,登臨名山勝地,已不算一回事,但也不限定要在九月九日。客家地區的鄉村,仍遺留重陽祭拜的習俗,每到重陽節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鴨,買魚購蛋,準備牲醴,祭「田頭田尾土地公」一番。但是城鎮人家,對重陽節已淡忘了,不再有祭拜的活動。
紙鳶,也就是紙鷂,又叫做風箏,在大陸各地,這乃是春天的玩藝,而台灣,卻在九月,年輕人樂此不疲,俗稱:「九月九,風吹(箏)滿天哮。」風箏的種類很多,有蜈蚣形、美人形、四角、八角、龍、鳳等形式,巧拙各異,除直接地放上天空外,還可以彼此作風箏戲,互相角鬥。
道教以九月初一至初九日為南北斗諸星君誕辰,南北斗星君能保佑人們消災延壽,所以有到寺廟中拜斗的,所拜的斗,也與中元節普渡壇上的斗相似。重陽的別稱剛過中秋,轉眼又是重陽節了,正如李清照詞中所說的「佳節又重陽」。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所以也稱「重九」。為什麼稱九月九日為,「重陽」呢?古時候,以一、三、五、七、九代表陽數,雙九重疊,稱為「重九」,那兩陽相疊,因此又稱「重陽」。
九月是一年中的黃金時節,「九九雙陽天」,雲淡山清,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季節,橘紅橙黃,栗開榴綻,金桂飄香,遍野盛開的黃花,滿山豐碩的果實,到處風光綺麗,是出外遊覽的最好季節,歷代人們在重陽的活動中流傳了不少故事,故重陽也有不少別稱。
漢代的風俗,人們在這天要飲菊花酒,以祓除不祥,於是,又稱重陽為「秋祓」。晉代因為大詩人陶淵明喜歡在重陽賞菊,人們又呼為「菊節」或,「金節」。南北朝時,由於荊楚一帶,人們不約而同地在此日「藉野飲宴」,如現在的所謂「野餐」,後來蔚成風氣,所以有人也就把它稱為「野餐節」。
重九登高的來歷
農曆九月九日俗稱重九,九為陽數,月日重疊,所以也稱之為重陽。九「久」諧音,古人認為這天有長久幸福之意,所以很重視這個節日,年年這天擺酒歡慶。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續齊諧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汝南人桓景跟隨費長房遊學多年,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這天你家要有災難,你趕快回家叫家裡的人,用布袋盛茱萸懸掛在胳膊上,登高飲菊花酒,就可躲過這場災難。
桓景根據師傅的囑咐,帶領全家登上了高山,果然沒受到災害。回家一看,雞犬牛羊全部受災死了。據說後來九月九日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的風俗,就是從這裡來的。今天,九月九日仍有登高的風俗,但已和登高避災毫無關係,純粹是借著秋高氣爽的天氣,進行一次愉快的郊遊活動,從魏晉時代開始,民間就有
重陽節登高望遠、飲菊花酒、插茱萸、觀賞秋色、消災免禍的風俗,延續至今。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