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7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6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天地君親師
“天地君親師”是明清以來中國漢族及部分少數民族傳統民居中堂所供奉的祭拜對象。此五字高度概括了中國傳統社會中至尊至重的五個神聖對象,是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等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天地君親師”之雛形最早 見於《國語•晉語》中之父、師、君, 其曰:
「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 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 故一事之。」王明.太平經合校:具了 “天地君親師”的所有屬性;通過這些屬性(及其形名), 杳冥的大道得以被認識、瞭解、掌握並溝通,進而成為宗教奉 事的對象。以此為起點,一整套具象的宗教義理得以展開,並 最終體現在道教的哲學、義理、儀式與物質文化中。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 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 師,是禮之三本也。
如此的思想也出現在《太平經》中,其曰:太上中古以來,人益愚,日多財,為其邪行,反自言有功於天、地、君、父、師,此即大逆不達理之人也。
由此可見,在先秦思想中,類似“天地君親師”的概念基本已經形成,且被認為是所有人類生存所依賴之根本。至遲在東漢,“天地君親師”的文字表達已經基本定型,且成為可以為其“建功”的對象;換言之,“天地君親師”已經成為某種宗教化的超越性存在。
反觀我們上述的大道的四重形名中,“三天”乃是萬化之源,對應了 “天地”(且超越於天地);“慈母”雖然非父,但也對應了 “親”;“良師”與“虛皇”分別對應了 “師”與 “君”。也就是說,在盟威道教法的表述中,大道在不同層面兼具了“天地君親師”的所有屬性(及其形名),杳小冥的大道得以被認識、了解、掌握并溝通,進而成為宗教奉事的對象。以此為起點,一整套義理得以展開,并最終體現在道教的哲學、義理、儀式與物質文化中。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