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
問題在於,我們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懦弱的界限。
我常在想,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人構成的群體環境,不得不將精力用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本來溝通是為了消除隔閡,增進瞭解,透過配合彌補單一力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發揮力量。
然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彼此抱怨或人為設置的障礙。總有一些人似乎站著說話腰不疼,毫不顧及自己的言論其實只能讓壞人更加無所顧忌,讓好人明哲保身,活生生地將善良逼成了怯懦。
於是,我們常常會面對一群好人欺負另一個好人,其他好人卻坐視不管的現象。比如:醫患間的緊張關係,讓許多本性善良的醫生只好選擇少做少錯,處理病情時瞻前顧後,醫術也沒有提高,最後的結果就是:不利於病人的及時救治。
前一陣子,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關於產婦憂鬱症的文章。發文者講了一個患憂鬱症的產婦殺死孩子之後,絕望自殺的悲劇。看的時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隨後看到有一堆人轉貼,其中夾雜了各種無意義的指責。
有人說:「不就是生個孩子嗎?哪來那麼多事?當初,我不知不覺就生了。」
有的人責備自殺的產婦心理變態,因為她當初生孩子感覺很快樂。
面對這些人和他們的言論,我真的很無語,本來大家要討論的是產前/產後憂鬱應該關注的話題,引導大家關心這群人。沒想到引來一大群人用自己的正確來反證產婦的錯誤,也許他們是正確的,但是,從中卻反映出對生命的漠視,恰好是人性中最大的惡。
我從中看到的還有更大的悲哀。首先,不能武斷說這些人就是本性壞,不是好人,有可能這些人完全無法明白別人的感受。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當事人生活中所經歷的某些困境和打擊,對這些評論者來說或許並不是雞肋,因此,他們會推測若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不會造成多大的實質性傷害,所以他們對產婦的行為表示不理解。
於是,他們動不動就評論:「那些事情我也經歷過啊,沒那麼難啊!」、「我們也感受過啊,沒那麼痛啊!」他們只相信自己的感受,如果別人的感受與他們不同,反應太過強烈,便認為人家有病,表現得軟弱了,便認為人家矯情。本來我還想說個兩句,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產後憂鬱這個現象,而不是對產後憂鬱的人橫加指責,一想到那些人的極端、偏執,便覺得多說無益,就放棄了。
透過這件事,我也在反思,為什麼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從未真正解決的沉默困局。
按理說,中國人的聰慧從來不遜於其他種族,其中難免魚龍混雜,一些生存智慧,除了向來我們引以自豪的勤勞能幹、善良包容,還不難發現一些市儈哲學、投機思想。比如,韜光養晦,這本是一個具有智慧的詞語,現在卻變成了該怒吼時不怒吼,該出手時不出手的犬儒主義代名詞。
我也是其中一員,所以明明看到了那個論壇的謬論,最後還是選擇了退避三舍,不敢理直氣壯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從古至今,只要人多的地方,「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態都普遍存在。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不講規則,肆無忌憚,真正善良的人反而不能說話。因為一說話,不管對不對,都會遭到排擠。
我們選擇趨利避害的生存智慧本沒有錯,問題在於,我們逐漸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懦的界限。比如,看到馬路上一位美豔的女司機被男人歐打,你身為路人該怎麼辦?看到一個老實的孩子被同學圍毆,你身為路人又會怎麼想?
雖然被問到這類的問題時,我們可以毫不費勁地把自己代入那個情境,去想像自己的情緒反應和生理反應,然後給出一個傾向道德標準的回答。然而事實是,大多數人會保持沉默。沒遇到事情時,一切都不是問題,一旦身臨其境,可能所有的節操都支離破碎。
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能經得起壓力的考驗,正如電視劇裡的叛徒說:「雖然我失去了尊嚴,但是我還活著。」(而烈士則會說:「雖然我死了,但還保有尊嚴。」)
當你越常選擇明哲保身,就不要怪你在別人的眼中漸漸地喪失了立場。好好先生的評語,也許是朋友、同事對你的誇讚。本來你覺得還不錯,如果有一天,你得知馬路上那個被追打的女人是你妻子,校園裡那個被圍毆的孩子是你兒子,你是不是還要裝睡下去?你是不是希望社會上這種好好先生少一些?
我相信,每個人內心肯定有一個壓抑的自己,他一定在渴望:行事但求無愧於心。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一世,不論一時。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