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8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王重陽:主張三教圓融的全真教祖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0-22 00:40: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王重陽:主張三教圓融的全真教祖

王重陽畫像。


古都西安,承載了中華文明上下數千年的恢宏與浩蕩。當聚焦于陝西西安戶縣(今西安鄠邑區)祖庵鎮時,重陽宮帶領我們走近道教的一位革新人物——王重陽。

王重陽(1113年-1169年),始名中孚,字允卿,出生於陝西咸陽一個地方大族之家。他自幼聰穎機敏,喜好讀書,修進士業,頗有豪氣、才氣。他年輕時熱衷於仕進,但遭逢宋、金交兵,時局動盪,國力羸弱的北宋在金兵大舉南侵的戰火中節節敗退。王重陽不忍仕途夢斷,于金熙宗天眷初年(1138年)參加應試,考中武舉,並更名為德威,字世雄。可是在金廷治下,他空有一身才華、滿腔抱負,直至47歲,仍在酒吏這等芝麻大的官職上。煩悶中,他便翻閱一些道家的文集,忽有一天頓悟: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而不動心,我已四十有八,卻碌碌無為至此。於是,能文習武而兩無所成的王重陽慨然入道。

王重陽自述,他於正隆年間隻身前往西安戶縣祖庵鎮南時村修煉。他為自己築洞穴,內修丹道,外則佯狂,自稱“王害風”,並改名為喆,字知明,號重陽子。他自取“知明”二字,就是在表明自己拋棄世俗觀念、參悟真道。修煉3年後,王重陽遷至劉蔣村,即如今重陽宮所在地。為了收徒傳道,他遵循道人所囑“速往東海,丘劉潭中,有一駿馬可以擒之”,趕赴山東寧海,遇到了馬從義,即後來他的大弟子馬鈺。馬鈺邀王重陽至家,並為其興建庵堂,王重陽題名為“全真堂”,這就是全真道之名的最初由來。

收馬鈺為徒,王重陽頗費了些工夫,這與他修道須出家的主張有關。王重陽本人在修行之初捨棄妻女,獨自修煉數載。他認為要想修得真道,就必須投庵。只有身在靜處,心才能真正安定,氣和神也才能真正通暢。然而馬鈺卻有些不舍放棄優渥的家產和幸福的家庭,王重陽耐心教化,反復數次,終於將馬鈺收為長徒。繼而他又先後收了譚處端、丘處機、王處一、劉處玄、郝大通和孫不二等高徒。加上馬鈺,後世稱為“全真七子”,全真道正式創立。由此,中國道教初步形成了北全真、南正一的宗派新格局。

王重陽承襲並發揚道家的思想和道教的信仰,構建全真道的神學體系。關於“全真”二字,王重陽說:“夫全真者,是大道之清虛、無為、瀟灑之門戶,乃純正之家風,重陽之活計。”“全”有整體、完備、保全之意,“真”即真實,來自《莊子》“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含有本原之意。其“清虛”“無為”的主張主要秉承了早期的老莊道家思想。“重陽為老氏之學”,王重陽的著作中說“無欲欲之是無為也,無為為之是清淨也”,引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主張“道”是“萬物之根本”。他自歎“終南山頂重陽子,真自在,最逍遙”,描述《莊子》“逍遙”之意。

王重陽的“全真”還含有全三教之真的意味。在唐宋以來儒、釋、道三教合流成為時代主流的背景下,王重陽在尊崇道教學說的同時,並未排斥儒家和佛教,而是主張“三教合一”,並努力合儒、釋於道。他自稱“性通禪、釋貫儒風”,這與他的生平經歷不無關係。他家境殷實且惠及饑民,幼學儒術且學優則仕,在教化信徒時說“孝謹純一”,盡顯儒士底蘊。他仕途潦倒始學道,甘河遇師入正道,體悟道之家風。同時,他交往僧人悟禪理,不時引用《達摩經》《金剛經》作釋。在其著作中,“清靜”“清淨”二詞時常混用可見,“清靜”偏道,而“清淨”重佛。

王重陽認為三教同源,提倡“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主張“三教者,不離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樹生三枝也”,意思是三教乃同根而生,換言之即為同源。王重陽將三教同源的根基立於“道”,認為“道”是世間萬物的本體。三教雖名稱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同源的,故而可化為一,而這源頭便是“道”,契合了其“教雖分三,道則唯一”的主張。他將儒、釋、道看成一個整體,這是“全”;在三教之中保全大道之真,則是更重要的“全”。故而,他認為,要遍讀三教之經典,體悟三教之教義,然後才能達到“全”的境界,參透“真”道。王重陽提倡三教平等,由他在文登、寧海、福山、登州、萊州創立的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教玉華會、三教平等會,皆冠以“三教”之名便可見一斑。不過,他的根本旨趣仍在道教,宣揚的經典以《道德經》為主,儒家的《孝經》和佛家的《心經》為輔。

王重陽對於道教“革新”的壯舉莫過於摒棄先前道教主張的“肉體成仙”之說,在“鐘呂內丹派”內丹成仙說的影響下追求“靈魂成仙”。肉體成仙之說源起於先秦時期,在漢魏兩晉南北朝時達到頂峰後開始顯露其弊端。“成仙”使用的一些丹藥所含的金屬和礦物使道士服用後中毒斃命,再加上佛教“明心見性”“肉體不實”思想的影響,“肉體成仙”的價值飽受質疑。王重陽否定肉體長生和飛升之說,極力宣傳真性的超度、精神的解脫,並主張以內丹為重心,性命雙修。其《重陽立教十五論》雲:“性者神也,命者氣也。性若見命,如禽得風,飄飄輕舉,省力易成。”他認為修煉性命亦有主次,應先性後命,“賓者是命,主者是性;根者是性,命者是蒂也”。其要旨為饑來吃飯,睡來合眼,莫打坐,莫學道,只要屏除塵冗事,心地清靜便是道。他將“道”具化為“心”,“心本是道,道即是心,心外無道,道外無心也”,故而修道即為煉心。

王重陽所宣導並踐行的全真道性命雙修、先性後命的修煉功夫,是以降伏心意、明心見性為核心的煉養體系。這種修煉方法,在繼承漢魏道教傳統修煉理論的基礎上加以革新,經過全真道弟子的發揚光大後,成為道教修煉的主流功法,影響深遠。王重陽創建全真道的組織實體“三州五會”作為連接道眾的紐帶,制定《金蓮社開明疏》《玉花社疏》等一系列組織規章制度。此外,王重陽一手培養出“全真七子”等骨幹人物,為全真道後續發展積蓄了力量。

西元1169年,王重陽帶領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4人歸陝,次年羽化。元世祖忽必烈敕封王重陽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元武宗追贈“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對其功績給予充分肯定。

王重陽三教合一思想所蘊含的包容精神,三教圓融的平等精神,以及“性命雙修”“功行雙全”的言教,對於當今道教的發展依然有著重要的啟示。

(道音文化)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一路好走,寶珠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6 03:5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