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26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27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人間佛教的社會慈善公益
說到人間佛教的公益慈善救濟。
佛教之所以能從印度弘傳到中國及世界各地,並讓當地人間社會普遍接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佛教注重資生的貢獻與利眾的事業,協助解決人間生活的問題。
當初佛陀為示教利喜降誕於世,所做的就是利益眾生的公益事業。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慈善家,也是人類的義工;他沒有放過假、從未拿過薪酬,說來現代的義工應以佛陀為祖師爺。
後來的佛弟子依著佛陀教化而行,弘法利生,自利利他。如佛世時的優波離尊者、差摩比丘探視病者,供給醫藥;給孤獨長者、毗舍佉夫人廣行布施;頻婆娑羅王鼓勵全國七千名里長皈依佛陀;乃至後世的阿育王,設立無遮大會、藥藏庫、福德舍,供給旅人及貧病者藥品、食物等。這些都是佛教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先驅。
佛教東傳中國後,古來的高僧大德、歷代的佛教徒,也依循佛陀教化修行慈善、服務社會。如設立義學、植樹造林、墾荒闢田、鑿井施水、修橋鋪路、興建水利、施粥施棺、經營碾磑、急難救助、設佛圖戶、長生庫、無盡藏院、悲田養病坊等;所謂「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舉凡一切利益眾生的教法,都是佛弟子應做的本分,是菩薩道的實踐,也把人間佛教推動到社會大眾之中。以下舉例說明:
設立義學
佛陀建立僧團教育弟子,是佛教第一個義學。他行化各處時,隨機開示教導民眾,就是佛教社區教育的開端。中國過去的僧侶學識豐富,被認為是社會的老師,許多文人學生經常前來請教釋疑;寺院也開辦義學、私塾、學堂,禮請名師大德講學;甚至殿堂就是學生的教室,藏經樓相當於圖書館,供應十方學人、社會文人士子讀書環境,叢林寺院成了思想智慧的場所。
歷代以來,有不少狀元進士就是在寺院寄讀完成學業。例如:唐朝賢相狄仁傑,進士楊禎、李端、王播,宰相李紳、徐商、韋昭度等,以及「茶聖」陸羽自幼在寺中成長,後來撰述了名傳千古的《茶經》。
又如宋朝大臣王安石、范仲淹、胡瑗、呂蒙正,年輕時曾在寺院掛單苦讀有成;乃至當代蔣中正先生也在浙江雪竇寺讀過書;梁漱溟投考北大落第,住在寺院苦讀研究佛學及印度哲學,被北大校長蔡元培欣賞,破格取得北大教職與榮譽。
此外,書院的創立也受佛教叢林的影響,如著名的嶽麓書院,最早就是由智璿等二位法師所設,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曾在這裡講學,元朝以後的書院成為鄉學,也是人才培養的地方。這些都是受到佛教義學的影響,而有助於社會教育的發展。
保育造林
佛教自古以來就注重環保生態,對於山坡地的保育、森林的保護功不可沒,語云:「天下名山僧占多。」這不就是一個實例嗎?歷代出家人披荊斬棘,開山建寺之後,就重視植樹造林,涵養水源,不僅美化環境,尤其加強水土保持,防治自然災害,同時生態也獲得保護。
這許多僧侶:如宋朝的衡山福嚴禪院省橋長老,率領徒眾環院百里種杉十萬棵;無準師範於住持的徑山寺,植松杉數百萬株;以及知名的臨濟禪師栽松,不僅莊嚴山門,也留予後人典範。又如明遠大師種植松杉楠檜一萬株,消除泗州水患;明僖禪院希問禪師,捐衣缽募款,植松柏數千,以煞水勢。至今許多千年古寺像北京的潭柘寺、戒台寺等,古木參天,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些都成為珍貴的自然遺產。
墾荒闢田
佛教東傳,中國禪宗有謂:「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寺院有了墾荒闢田、自耕自食的農禪生活。其墾荒闢田,多以山田和海塗田為主,如象山永淨法師曾開墾山田三百畝;佛日普光禪師開闢良田千畝,歲收增加千斛;道楷禪師廢湖為田,增加農作;浙江天童寺開墾海塗田,增加歲入三千斛……這許多寺院,不但自給自足,也帶動了地方建設。
碾磑製油
中國以農立國,人民以米食為主。過去農村靠人力舂米,費時費力,唐宋時期,寺院開始設立磨坊、碾米廠等。如明州天童寺、麥積山勝仙寺、崇果院,都設置水碓磑;台州惠安院、楞伽院,也都各有設置,不但嘉惠當地民眾,也方便了寺院本身。甚至也有寺院設立製油廠,幫助了寺院的收入,也增加了農業經濟價值。
救貧賑濟
過去天災、戰禍、人為等因素頻傳,百姓普遍貧窮;佛教除了扮演精神上的導師,更是生活救濟的依靠。佛教寺院對於濟貧事業更不遺餘力。
像隋朝曇延和尚施米,貧民聚集寺院,甚至皇帝出面解決米糧問題;唐朝僧人智聰在棲霞寺,募集米社,救濟百姓;此外有德美、慧震、法雲、靈潤等法師成立悲田基金與施食道場。
佛教的濟貧事業,像北魏時期,曇曜創立「僧祇戶」,用繳交的穀子「僧祇粟」,大家共同儲蓄,作為解決饑荒時期賑濟飢民之用。此外,還有寺庫、解典庫等,都是為救濟貧民災戶設立的福利制度。
甚至到了隋朝三階教信行禪師,創設的「無盡藏院」,舉凡金錢、稻米、糧食、燈油、衣服等都可以無息借貸;乃至後代設立「磨坊」等,都是類似的概念;與現代的農會、合作社,甚至當鋪等相近,都受到廣大人民的肯定,帶動社會各階層布施供養,利於濟貧。
像「長生庫」的設立,也可以說,是佛教為了便民利國的金融事業,稱佛教為當鋪祖師亦不為過。只是佛教創典當的制度,不同於今日一般高利放貸,賺取利息。佛教本著取之於十方,用之於十方的精神,把社會的淨財做一個集中,再一次發揮其整體的力量,回饋於社會,解決人間問題,這才是人間佛教的根本精神。
救病醫療
佛陀是人間的大醫王,僧侶就是人民的護士與依怙。過去,有許多高僧對醫學多有研究,從事行醫救人,如佛圖澄、竺法調、竺法曠、曇衍、曇鸞等,都有許多貢獻。此外,南北朝時期,寺院設有福德舍、六疾館、孤獨園,到了唐朝設悲田養病坊、療養所等,宋代也有福田院等,這許多都是為廣大的貧病窮者所作的善行。
鑿井施水
佛教徒經常自發的在路旁施茶、點燈,讓行路的人得以解渴,獲得指引。除此之外,過去因為取水不便,寺院也經常修築泉井,提供民眾汲水飲用、洗滌。像吳越時期的德韶禪師在杭州吳山鑿井,解除旱渴;唐朝慧斌法師在汶水開鑿義井報答親恩,澄觀法師在江寧普惠寺鑿井供眾……這些都是嘉惠民眾的利行。
興建水利
除了鑿井,與水有關的公益善行就是興建水利。像宋朝福州維溪法師在長樂縣綿亭洋,以九年時間,截了十二脈小溪,築堤八一○丈,灌溉四十頃的農田;師振法師發起勸募,築堤九百餘丈,經過十一年,灌溉二十多頃農田。此外,宋代衡嶽寺純粹長老率僧眾開鑿石渠,引水灌溉,解除了旱象;甚至今日西湖景區,佛教徒白居易、蘇東坡擔任太守時,陸續修築「白堤」、「蘇堤」,不僅改善水利,「蘇堤春曉」也成為聞名美景。這些公共建設都與佛教有所因緣。
築橋鋪路
而歷史以來,佛教對地方建設最具代表性的善行義舉就是築橋鋪路。像宋朝,光是福建廈門、泉州一帶,由僧侶募造的橋梁不只數百座以上。如:道詢法師一生造橋就有二百多座;普足法師、了性法師、守性法師等造的橋不計其數;再加上其他地區、僧侶所建造的,總說應有萬座以上。
其他像明慶法師砌築街道,覺先法師修築街面;思齊法師、蘊常法師修築石路;道琛法師、文達法師率僧俗擔泥負土鋪修道路;甚至道遇法師策劃開鑿洛陽龍門潭,以利水上運輸等,都大大方便了行旅,並且促進地方繁榮。
利濟行旅
古代公共設施不便利,交通不發達,佛教經常在路旁野外,或搭建涼亭供人避雨休息,或施設茶水解除飢渴,或點掛燈火給予照明。特別是寺院提供住宿,讓往來的商旅、進京趕考的書生有個歇腳休息的地方,如唐朝寶壽寺、五台山普通院等;這些都給予行旅路人很大的方便。
此外,出家人參學行腳,遊化他鄉,傳播佛法時,也把很多的民情風俗、習慣文化傳播出去。像過去,許多學子相繼從江西馬祖道一禪師到湖南石頭希遷禪師處參訪尋道,而有「走江湖」之稱;像明代隱元禪師到日本弘法,帶去中國的扁豆和茶道,現在日本人吃扁豆都叫「隱元豆」,同時他也成為日本「煎茶道」的始祖。
講到出家行腳四方,歷史學家唐德剛教授曾告訴我,在更早東晉時期,就有僧人慧深法師(四三六)到達美洲墨西哥傳教,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間還要早,相關事蹟可以在《梁書》卷五四、《南史》卷七九看到。他說,至今墨西哥還有一城鎮(Acapulco)大部分的居民信仰佛教,說是從祖先開始就承襲下來。而現在舊金山博物館收藏一個「石錨」,據聞也是慧深法師所遺留下來的。
美洲大陸本來沒有佛教,在慧深行旅傳教之後,有了佛法、經像的流通,並且也有了出家人。相隔著太平洋萬里波濤,中、墨兩個偉大文明古國,就這樣通過佛教僧侶的傳播,溝通了東西方的文化。
急難救助
每當國家遭逢戰爭,兵荒馬亂之際,寺院往往成為軍隊駐紮的場所,難民棲止的避風港。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期中,太虛大師為了國際宣傳,抗拒日本侵略主義,遠赴印度宣揚佛教和平教義,提倡世界和平;樂觀法師組織僧侶救護隊救難服務;南京棲霞寺寂然、志開上人等,收容難民達二十萬人。曾任新六軍軍長的廖耀湘,就是當時避難棲霞寺的難民之一,受到人間佛教的救護。
人間佛教解決了士兵、難民的生活問題,安撫了動盪不安的民心。人間佛教慈悲包容,使得許多遭受刀兵劫難的人,免於顛沛流離的生活,對於保民養息的利行,確實發揮了極大的功能。
過去,在北魏時「佛圖戶」的設立,讓犯人到寺院從事耕種、開拓河道的勞動服務;另外浴池、義診、養老、寒冬送暖等這些慈善公益福利社會的事業,都是佛教徒以慈憫眾生的心,為國家社會盡一分義務,也給需要幫助的人獲得心靈上的安頓。此外,還有寺院設立放生池、放生園,佛教不但慈悲照顧人民,而且擴及一些動物,甚至森林、花草、樹木等,可以說都是佛教對國家社會的幫助。
當初國家還沒有警察公安的設立,寺廟對社會的排難解紛也做了很多的幫助。例如普陀山的客堂就像派出所,民間有了一些糾紛,就能在這裡獲得解決。現在台灣民眾信仰的媽祖,假如祂沒有虔誠信仰觀世音菩薩,祂怎麼救苦救難呢?台灣人民崇拜的清水祖師(普足禪師),為乾旱祈雨,澤及萬民,所以受到社會的尊重。
以上總說,人間佛教對於每個時代的苦難,每個時代社會的需要、人民的救急,寺院除了自我生產,農禪生活以外,也多所布施協助,不斷的救災恤貧,人間佛教對人民的貢獻,真是舉不勝數。我們不能不知道這許多歷史上的往事,只要有佛教的地方,就有慈悲的法水為人撫慰傷痛,滌除悲苦。我們希望今後的從政者、學者專家、社會工作者,能多參與人間佛教的歷史,對人間佛教為社會的這許多苦勞服務的慈悲精神,能夠有所了解。
現在對於人間佛教的發展,追根究柢,都是佛陀設教的成果,因此,我們倡導人間佛教,不能不感謝人間佛陀的慈悲恩惠,希望中華民族在倡導文化的同時,不要忘記人間佛教的貢獻。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