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4-12-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652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0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廣甯子郝大通
郝大通,字太古,號廣甯,寧海人。金熙宗天眷三年庚申(1140)正月初三日出生。初名升,郝朝列的從弟。家故富饒,世為宦族。大通少年時父親去世,侍奉母親十分孝順。稟賦穎異,識度夷曠,曾經夢見神人傳授《周易》秘義,於是洞曉陰陽、律曆、蔔筮之術。傾慕司馬季主、嚴君平之為人,以蔔筮自晦。凡遇林泉幽寂之地,則徘徊自樂,終日忘返。
大定七年(1167)重陽自關西到寧海,見大通資稟高古,所習不凡,便欲感發點化他。於是背肆而坐,請大通占卜,大通說:“請先生回頭。”重陽說:“你為什麼不回頭?”大通頗感驚異,起身作禮,邀重陽赴他處閒話。第二天晚在朝元觀,大通獻詩雲:“同席諸君樂太古,未明黑白希夷路,今朝得遇達人吟,伏望先生垂玉句。”重陽答道:“口愛郝公通上古,口談心非神仙路,足間翠霧接來時,日要先生清靜句。”大通看後,得意而歸。從此來往親密。因有老母,未即入道。
第二年,母親去逝,大通於是離家,於三月跟從重陽到昆侖山煙霞洞,焚香敬謁,請列門弟,甘灑掃之役。重陽於是賜名:璘,號恬然子,又解衲衣撕去其袖而給他。說:“不要擔心無袖,你當自成。”這大概是傳法寓意。
九年(1169),寧海有人構建金蓮堂請重陽,重陽挈邱劉等眾前去居住。大通攜瓦罐乞食,不小心觸碎瓦罐,重陽又另授一罐,且題頌其上雲:“撲碎真灰罐,卻得害風觀,直等悟殘餘,有個人人喚。”馬、譚、劉、邱四師跟從重陽西去,留大通與王玉陽留居鐵查山。
十一年(1171)大通聽說重陽登仙,四子已入潼關,於是西遊尋訪。十二年(1172)葬重陽祖師于祖庭,大通欲與四子同廬墓側,長真激將他說:“跟隨別人腳跟轉,能了道嗎?”。第二天辭別,到歧山奇遇神人傳授《易》之大義。
十三年(1173)過大慶關東行,翱翔于趙魏之間,十五年歲乙未(1175)乞食於沃州,才悟重陽密語,渙然開發,於是在石橋下默然靜坐,饑渴不求,寒暑不變,人饋則食,不饋則不食。雖有人侮狎戲笑也不發怒。常被兒童遊戲疊磚石為塔於頭頂,囑咐他不動,大通頭竟然不側。河水泛溢而不動,也不傷。如是緘口不言,身如槁木而心似死灰過了六年,世人呼他“不語先生”。如此水火顛倒,陰陽和合,九轉之功遂成,於是忻然而起,杖履北游,盤桓於真定之間,真定少尹郭長倩前來拜謁,竟一顧而不可得,嗟異離去。
二十二年(1182)大通又與神人遇,受大《易》秘義,自此為人言未來事不差毫髮。到陽居觀,升堂演道,遠近來聽者,常數百人,大通闡化十方,專以利物度人為己任。曾經作《悟南柯》示眾雲:“地肺重陽子,昆侖太古仙,二人結約未生前,托居凡世飛下大羅天。共闡玄元教,行藏度有緣,奈何不悟似流泉,別後相逢,再約一千年。”
後到咸平,與高士王賢佐同遊,賢左右相從者也常十數人,占筮之應,十中八九,卻比不上大通的靈驗。於是眾人拜請大通為師,大通傳授秘義。賢佐因之此名動闕庭。
明昌初(1190)東歸寧海。一天欲要作圖,遽索紙筆,其徒範園曦說米粥已熟,請食後再畫。大通說:“趕快拿紙筆來,我正得意,沒時間食粥。”筆入手,布紙揮染,疾若風雨,不一會作成三十三圖,其旨意都是天人之藴奧,古賢之未發者。還有天長預告候子真之火,恩州夜入王鎮國之夢,人之休咎,道之行否,兵革所臨之期,凡有言之於其前,莫不驗之於其後,史館張邦直子中所謂驚動人之耳目,其徒往往能講說許多故事,故不詳述。
預備羽化三年前命匠者為他鑿地宮,每天前往偃息其中,告述門人說:“臘月三十日打算回去”。如此三年,法體康健,于崇慶元年(1212)臘月晦日對門人說:“師真有蓬萊之約,我要走了!”言畢,臥而返真。當時在先天觀。有《太古集》收入明正統《道藏》。另有:《心經解》、《救苦經解》、《示教直言》等著述。
至元六年(1269)敕贈“廣甯通玄太古真人”。至大三年(1310)加贈“廣寧通玄妙極太古真君”。
郝大通師徒吸收禪宗、理學的心性思想,建立起以心為基點,以本心本性和道三合一為特色的心性論。本心、真心是其心性論重點,二者又稱為心之體。同時有性、道、神諸範疇。理論的中心問題是:滌蕩邪心、透悟本心。相應地,修煉過程中的所有問題都最終歸結為如何明悟本心、磨盡塵心。
著作有《三教入易論》、《示教直言》、《心經解》、《救苦經解》、《周易參同契釋義》、《太古集》。
郝大通弟子多系甯海人。著名者有弟子范圓曦和盤山真人王志瑾。范圓曦,道號玄通子,為全真較為傑出的門人。王志瑾的“心性論”以圓通縝密著稱。 “北七真”之一。以修煉、傳承他的教理、思想為主的門人派別稱為全真道華山派,簡稱華山派。
(道教之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