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3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文化出版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12-17 00:45: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文化出版

前言

佛教發源於印度,光大於中國。尤其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間佛教積極的推動,已從台灣弘傳到世界五大洲;就如佛陀當年行化五印度一樣,人間佛教已在各地陸續生根發芽。

回顧當初,有不少印度僧人、西域僧人,他們分別從陸上絲路及海上絲路,將佛教傳來中國,帶來了不少經典;但因初期傳譯的佛經,都從西域間接傳來,為了求法,也促使許多中國的出家人,如朱士行、法顯、玄奘、義淨、曇無竭等百千人,西行印度的決心,並且帶回蒐集的經典。佛陀人間佛教的思想,就這樣發展到了中國。

關於佛教在中國發展的過程,我在二○○一年《普門學報》創刊時,曾經發表過一篇〈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芻議〉,把二千年來中國佛教的發展,分成六個階段:一、東傳譯經時期(秦漢魏晉時期),二、八宗成立時期(隋陳李唐時期),三、禪淨爭主時期(五代趙宋時期),四、宮廷密教時期(元明皇朝時期),五、經懺香火時期(滿清民國時期),六、人間佛教時期(二十世紀以後)。想要了解的讀者可以參閱,在此我就不多加說明。

本章則針對人間佛教的推動,分成五個面向來敘述,讓大家了解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一、文化出版;二、教育辦學;三、弘法活動;四、慈善事業;五、國際弘法。

……………………

佛陀時代,佛法的傳播,都是靠口耳相傳,後來透過經典結集、藝術、雕刻、繪畫等不同方式流傳,其中,以文字的弘傳力量最為廣大,受益人數最多。關於中國佛教傳播的情況,在前面已略微敘述,現在就從清末民初的楊仁山居士開始復興佛教文化說起。

有「中國佛教復興之父」美譽的楊文會(字仁山)居士,在南京捨宅設金陵刻經處,流通、印刷佛經;其他各處如:天津刻經處、北京刻經處、揚州天寧寺昆陵刻經處,也前後成立;此外,福州鼓山湧泉寺、杭州瑪瑙寺等,也有刊刻經典流通。

此中,以金陵刻經處為翹楚,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曾跟我說,文化大革命時,總理周恩來下令要保護金陵刻經處,不能讓它受到傷害,所以,延續至今,都還在從事印經工作。這許多刻經處,對於佛典的保存、校勘,刻印流通的發展功不可沒。

其實,關於近代佛教文化出版,早在光緒年間,重建南京棲霞寺的宗仰上人,也曾在上海哈同花園印行《頻伽大藏經》,可惜因為戰亂而散失不全。繼刻經之後,是善書的印贈,如:印光大師的《文鈔菁華錄》,弘一大師、豐子愷共同編著的《護生畫集》,上海圓瑛法師的《圓瑛法彙》(即《圓瑛法師全集》),還有廣東岑學呂編輯的《虛雲和尚年譜》等,對人間佛教的傳播和貢獻都很大。隨著西風東漸,各種文化的交流刺激,佛教開始發行各類刊物。在大陸,最早的佛學刊物是一九一二年狄葆賢、濮一乘發行的《佛學叢報》,再有太虛大師創辦的《佛教月報》、《海潮音雜誌》、《覺群週報》,歐陽竟無創辦的支那內學院院刊《內學》,仁山法師的《法海波瀾》、《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在西北地區,康寄遙居士則編印了《佛化隨刊》、《大雄月刊》、《祈禱特刊》、《太虛弘法專刊》等,在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其他像上海的《佛教日報》、北京的《覺世報》、漢口的《佛化報》等也相繼出版流通。

另外,發行流通在東南亞一帶的刊物,如:寄塵、通一法師在廣東潮州開元寺創辦《人海燈月刊》,慈航法師在南洋辦《人間佛教雜誌》,竺摩法師在澳門辦《無盡燈雜誌》,香港佛教聯合會覺光法師辦《香港佛教雜誌》,及妙法寺《內明雜誌》等數百種的佛教刊物,對人間佛教的普及和傳揚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當時,研究佛學風氣非常興盛,最有名的是南京支那內學院的歐陽竟無,和北京三時學會的韓清淨,有「南歐北韓」之稱。不少佛教相關辭典、書籍也相繼出版,像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是中國佛教有史以來第一部大辭典,梁啟超的《佛學研究十八篇》是以學術方法研究佛教的先河,蔣維喬的《中國佛教史》曾被選為武昌佛學院教材,王季同的《佛法與科學之比較研究》,呂澂的《佛教研究法》,湯用彤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尢智表的《佛教科學觀》、《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都是佛教思想著作的重要代表。由於僧信的努力,人間佛教的思想學說,在全國各地就有了一番新氣象。

後來發生文化大革命,佛教和中華文化受到嚴重摧殘。記得香港嚴寬祜居士告訴我,他在文咸西街四十二號三樓成立的「香港佛經印送處」,就是在文革期間,從延燒的火堆中,把佛經搶救出來運到香港,並將不少珍貴的版本,重新印刷出版。後來,印送處更名為「香港佛經流通處」,在海內外流通佛教經書和法器,舉凡教界的請託、代辦,他都一概義務承攬。嚴老在佛教危急存亡之際,不計一切的保護佛教,是一位受人敬重的佛教大護法,可以說,與楊仁山居士前後媲美。

所幸,國共內戰時期,不少的高僧大德、知識分子,為了續佛慧命,紛紛前往台灣、香港、新馬等地繼續發展人間佛教,讓佛教文化得以保存和流傳。如一九四八年,最早從南洋到台灣的慈航法師;隔年,相繼從大陸來台的大醒、南亭、東初、白聖等法師;接著,從香港陸續來台的有:太滄、證蓮、印順、演培、道安、仁俊、續明、大本法師等人。

半賣半送 佛書推展各界

談到台灣的佛教刊物,最早的定期刊物是《台灣佛教》,以及原由太虛大師創辦的《海潮音月刊》和《覺群週報》。《海潮音》於一九四八年,由大醒法師從上海遷移來台發行,後有李子寬居士繼之。《覺群週報》則由大同法師帶來台灣復刊,初期我曾參與編輯工作,之後由朱斐居士主編,因為理念因素,朱斐決定停辦《覺群》,並新辦《覺生雜誌》,過後又交給林錦東(宗心法師)發行。東初法師辦的《人生雜誌》,我也曾受託付,擔任主編達六年。

再有就是李炳南、朱斐於一九五二年發行的《菩提樹雜誌》,以及白聖法師的《中國佛教》,蓮航法師的《佛教青年》等。而張少齊、張若虛父子創辦的《覺世旬刊》,第一期由我做總編輯,後來他們就乾脆交由我接手,總共辦了四十年,每期準時出刊,從未拖過一期。直到現在,《覺世》轉型在《人間福報》上,每天都有一個版面與讀者見面。

此外,廣慈法師的《今日佛教月刊》,周宣德及鄭振煌的《慧炬》,道安法師的《獅子吼》等雜誌,也都相繼出版,共同推動人間佛教的文化命脈在台灣的發展。

民國報人朱鏡宙和周春熙居士等創辦「台灣佛經流通處」,他們不以賺錢為目的,只想發展佛教文化,以半賣半送的情況,將經典、佛書推展到各界。另外有一些堪稱文化人的居士大德,如許炎墩、董正之、周邦道、李恆鉞、陳慧劍、劉國香、朱蔣元和朱其昌父子、李世傑、樂崇輝、李添春、曾普信等人對台灣早期出版界盡心盡力,共同頂下了人間佛教文化的半邊天。他們有的編輯佛教雜誌、著書立作、成立出版社,一起為佛教文化發聲,算是讓佛教也能有一絲生存的空間。如今,台灣的佛教雜誌更多元,我也不得辦法一一去敘述了。

環島宣傳 推廣百部藏經

這時候黃奎等的基隆自由書局、許炎墩的台中瑞成書局、蘇紹典的台南南一書局、李慶雲的高雄慶芳書局,都是佛教文字流通的大本營;和佛教有深厚因緣的張少齊老居士,早年來台時,也曾創設建康書局,出版佛教書籍,影印大藏經流通。我在新竹「台灣佛教講習會」教過的學生聖印法師,他在台中也成立「佛教文物供應社」;東初法師在北投成立「中華佛教文物館」等,這些都為佛教文化增添不少光彩。

而孫張清揚夫人、張少齊父子和我等人,創立的新文豐印刷公司,我們也是無條件交給劉修橋(高本釗)居士經營。新文豐出版佛教的大藏經、書籍數十年,對人間佛教的播撒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台北,原本都是官場中的大老,屈映光、趙恆惕、丁俊生、蔡念生、鍾伯毅等人,都自許是佛教徒,發心組織「修訂中華大藏經會」,倡印《磧砂藏》。由於人力、財力的資助有了困難,只是發行幾本,就沒有再繼續了。修藏事業的進行很不容易,他們在台北經常召開大藏經會議,我有緣參加了幾次,和這些長者都有許多接觸。有一次,我到台中探望國大代表蔡念生居士,他在堆滿了雜物的日式小房子中,打著赤膊、穿個背心,在炎熱的夏天裡,汗流浹背的校勘大藏經。他們這許多的居士大德,為推動佛教文化的發心和努力,讓我佩服不已。

說到大藏經,東初法師得到孫張清揚居士的支持,發起影印由外交部長葉公超從日本運回的《大正新脩大藏經》,並且成立影印大藏經環島宣傳團,南亭法師擔任團長,由我領隊,和煮雲、廣慈法師,以及當時的宜蘭青年慈惠、慈容、慈蓮、慈範、林松年等人一起參與。我們環島四十天,推廣了數百部大藏經。慈惠法師還撰寫了〈宣傳影印大藏經弘法日記〉記錄當時的弘法盛況。

易懂書籍 佛教文化風行

我自己本身因為沒有進過學校讀書,也沒有受過文字的訓練,但受到胡適之先生的影響,他說:「文章如講話,話怎麼講,文章就怎麼寫。」就這樣,我也覺得寫文章如同講話,沒有困難。如佛言:「依其義不用飾,取其法不以嚴。其傳經者令易曉,勿失厥義,是則為善。」(《法句經》)因此,我也倡導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文章,跟隨胡適之一樣,在佛教裡推動著白話文運動。

一九五○年代,我先後在台北三重埔和高雄中山一路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對人間佛教有了創新的發展,推出台灣首部出版《中英對照佛學叢書》經典部和教理部,佛教的藝文如《蘇東坡傳》、《佛教童話集》、《佛教故事大全》、《佛教小說集》等。尤其,重新分段、標點的「每月一經」,每本流通價一元,都是成本以下,等於是廣結善緣一樣,與有緣的讀者結法緣了。

這些通俗、白話、易懂的佛法書籍,很受大家的歡迎。一時,這許多佛教文化出版事業,就像過去的「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一樣,廣為風行。

我剛來到台灣時,新竹有一位慧瑞法師是印善書的發起人,我翻譯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他幫忙推動不少。我寫的《釋迦牟尼佛傳》是第一本佛教的精裝書,在台灣、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光是助印流通的,就已經超過百版以上了。

當時,我在宜蘭培養的青年心平、慈莊、慈惠、慈容法師,就在這裡為各界人士服務;國際上的,如:巴西宋復庭,泰國曼谷的廖振祥,以及前面所述的美國的沈家楨、香港嚴寬祜長者等,都和我們有往來。

佛光山開山之初,我也以「以文化弘揚佛法」做為推動人間佛教四大宗旨之一。繼《覺世》、《普門雜誌》後,二千年時,我創辦了《人間福報》,這一份日報,天天把人間佛教的真善美思想帶入社會,帶進家庭,被喻為台灣的四大報之一。

台灣文化出版如火如荼的發展同時,大陸在文革十年之後,也開始出版一些佛教刊物。如:和我交情甚篤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他辦的一份《法音雜誌》,就是志在推動佛陀的人間佛教。

而今大陸佛教文化的發展,也有了不同的氣象,許多學術機構、寺院團體,聽說每年都會舉辦學術會議,至少也有一、二百場,出版發行許多學報、雜誌和書籍。

我醞釀五十年編輯出版的《獻給旅行者365日──中華文化佛教寶典》,在眾多因緣具足下,交給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我口述的十六冊《百年佛緣》,也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這套書出版後,有一次習近平總書記和我見面時,還對我說:「你的書,我都看了。」接著,去年口述的《貧僧有話要說》,也交給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順應時代 合適方式傳播

這些出版社,都是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機關單位,雖然文化大革命期間毀損了佛教,但現在新的領導人、幹部,給予佛教新的空間發展。感謝他們的遠見,對中華佛教文化未來的前途加以愛護,這也增加了我們對佛教、對中華文化發展的信心,可以說,現在海峽兩岸對推動人間佛教,都有了認同和默契。特別是最近新上任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他年輕有為,運用現代科技網路弘法,以十幾種語言傳播佛教文化,我想,未來人間佛教的弘揚,威力更加不可限量。

弘揚佛法的語言文字,應該重視給人懂、給人接受,才能落實於生活,對人有所助益,如:「有二比丘,一名烏嗟羅,二名三摩跎,來到佛所,白言:『諸比丘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壞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用闡提之論,正佛經義。』佛言:『我法中不貴浮華之言語,雖質樸不失其義,令人受解為要。』」(《毗尼母經》卷八)因此,人間佛教的文化出版,順應每個時代的需求,經歷譯經、刻經,到現在雜誌、學報、報紙、電子報等出版品,以當代適合的方式進行傳播。在書本的設計上,要求印刷精美、精裝;在內容上,要文字流暢,白話易懂、有可讀性、藝文性、生活性。人間佛教指導我們、增加我們,在修行路上、在做人處世上的幫助。可以說,這些都是人間佛教回歸佛陀的本懷「契理契機」的展現。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6 16:3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