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52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要資訊] 是價格戰、也是競爭力所在 BMW X3 20 xDrive M Sport試駕[43P+1V]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1-2 20:43: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先前筆者早在 2024 年 9 月就前往德國慕尼黑進行海外試駕,就搶先體驗到代號 G45 第 4 代大改款 BMW
X3 的產品風貌,當時我們試駕到歐規採用 ISG 48V 輕油電的 20 xDrive、以及性能旗艦 M50 xDrive,大
抵與臺灣市場引進規格吻合(20 xDrive 臺規改採用 BSG 48V 輕油電),對其全面革新的座艙與駕駛輔助科技,
還有 X3 M50 xDrive 在德國無限速 Autobahn 高速公路、時速超過 238 公里還能穩如泰山的動態表現,印
象非常深刻。讓筆者自然對大改款 X3 新車回到國內後的產品設定,抱持相當程度的期待。




回到國內,繼大改款 X3 在 2024 年 11 月開出預售 279 萬 X3 20 xDrive M Sport、385 萬 X3 M50
xDrive 雙車型接單內容後。BMW 總代理汎德在 12 月 19 日上市大改款 X3 時,一如先前的 1 Series,
在上市時還帶來「意外的驚喜」,也就是追加入門 249 萬設定的 X3 20 xDrive xLine,至於 20 xDrive
M Sport 與 M50 xDrive 也在上市時同步調降 2 萬,讓全車系 3 車型分別為 249 萬、277 萬、383 萬
價格編成;對照起對手 Mercedes-Benz GLC 為 269 至 397 萬的價格帶,X3 可說在入門牌價就足足有
低 20 萬的優勢!


BMW 總代理汎德於 2024 年 12 月 19 日正式發表代號 G45 的第 4 代大改款 X3。在上市時還帶來「意
外的驚喜」,也就是追加入門 249 萬設定的 X3 20 xDrive xLine。20 xDrive M Sport 與 M50 xDrive
也在上市時同步調降 2 萬。

而據瞭解總代理會有如此強勢積極的訂價,除了後疫情時代的「價格戰」,最主要也是因為原廠在新世代取
消了兄弟車 X4 車系後繼,再加上國內確認不會提供較 20 xDrive 高階的 30 xDrive 動力(原廠設定 30
動力車型僅供北美),因此在 X3 新世代 X3 雙動力格局下,總代理汎德自然要跟原廠爭取更亮眼的價格陣
容、來力抗對手。目前 X3 在上市前就接單超過 400 張,上市後透過 249 萬 20 xDrive xLine 加入相信
會有更高的接受度,20 xDrive xLine 推估銷售可佔車系 6 成,品牌也預估年銷有上看 3,000 輛的水準。


在 X3 邁入新世代後,兄弟車 X4 則確認在原廠規劃下不會再推出後繼大改款車型,加上國內確認不會提
供較 20 xDrive 高階的 30 xDrive 動力(原廠設定 30 動力車型僅供北美),因此在 X3 新世代 X3 雙動
力格局下,總代理汎德自然要跟原廠爭取更亮眼的價格陣容、來力抗對手。

我們此次則是在 X3 國內上市前,就先體驗到正式售價 277 萬的 X3 20 xDrive M Sport。雖然是在試駕
後才知曉 X3 國內完整編成,但筆者此篇也會就 X3 20 xDrive M Sport 的配備與價格,幫讀者分析其與
249 萬 X3 20 xDrive xLine 的差異、以及如何做適合自己的購車選擇,並且稍微比較歐規採 ISG 48V
與臺規採 BSG 48V 的差異點。



M Sport 風格塑造差異化,燈具科技等誠意十足

寫在試駕之前,筆者要再次提及此代 X3 的車系變革重點,除了前述提及的不再同步有新世代燃油 X4 推出
外;另外就是燃油與純電版本將完全區隔開來,燃油版本延續原有的 CLAR 平臺進化,至於大改款 iX3 目
前傳出底盤代號為 NA5、並會採用 800V 高壓純電 Neue Klasse 模組平臺打造,並要到 2025 年底才會
發表;而此代 X3 的汽油動力也全數取消「i」字樣尾綴,讓「i」字樣未來能保留給品牌電動車款、在車名
前方識別。


燃油版本 X3 延續原有的 CLAR 平臺進化;至於大改款 iX3 目前傳出底盤代號為 NA5、並會採用
800V 高壓純電 Neue Klasse 模組平臺打造。圖為第 2 代 iX3 概念雛形 Vision Neue Klasse X。


此代 X3 的汽油動力也全數取消「i」字樣尾綴,讓「i」字樣未來能保留給品牌電動車款、在車名前方識別。

而由於此代 X3 某部分必須承接過往 X4 的市場份額,可以看出此代 X3 在造型上更偏向跑格化,這點在此
次的 20 xDrive M Sport 車型更得到驗證。此代 X3 車身尺碼改為 4,755 x 1,920 x 1,660 mm,軸距
則為 2,865mm,相較第 3 代車型 (4,708 x 1,891 x 1,676 mm),在車長(+47mm)與車寬(+29mm)
方面成長,車高(-16mm)則稍稍降低,雖然車高不若第 2 代 X4 為 1,621mm 來的低,但在車格上都讓
X3 顯得更大、更低趴。


由於此代 X3 某部分必須承接過往 X4 的市場份額,可以看出此代 X3 在
造型上更偏向跑格化,這點在此次的 20 xDrive M Sport 車型更得到驗證。

相較於筆者在德國試駕 20 xDrive 採用 xLine 套件,此次搭載 M Sport 套件的車型,在水箱護罩處採用
黑色內部格柵,外型上更能凸顯標配 BMW 飾光水箱護罩的外框,水箱護罩內則是以承襲自 Vision Neue
Klasse 概念車的圖騰視覺,藉由中央垂直、搭配兩側斜切線條,跳脫以往 BMW 車款雙腎中多半為直柵的
元素,M Sport 車型更將毫米波雷達整合於黑色材質其中,搭配此代引擎蓋廠徽處的下凹更顯立體。


M Sport 車型更將毫米波雷達整合於黑色材質其中,搭配此代引擎蓋廠徽處的下凹更顯立體。

值得一提的是,車頭兩側在此代直接標配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是 BMW 品牌首見的雙 L 型層疊晝行
燈。更首度搭載 City Light 智慧光源切換,其可在低於市區時速 35 公里或郊區低於 10 公里時僅啟動較
廣的 City Light 光珠照明;市區時速高於 35 公里與郊區高於 10 公里則會再進一步開啟光型變化智慧
LED 近光頭燈,帶來更遠的照明。上述燈具在 249 萬的 X3 20 xDrive xLine 也有標配,這點比起對手 Mercedes-Benz GLC 無論是在 269 萬的 GLC 200、或是 314 萬的 GLC 300 都僅有標配基礎標準型
反射式 LED 頭燈,X3 可說是配備誠意十足,也少去車主須另行選配的成本與候車時間。


車頭兩側在此代直接標配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是 BMW 品牌首見的雙 L 型層疊晝行燈。更首度搭載 City Light 智慧光源切換。GLC 都僅有標配基礎標準型反射式 LED 頭燈,選配多光束需花至少 7.7 萬的「 專屬豪
華配備套件」才能搭載,X3 可說是配備誠意十足,也少去車主須另行選配的成本與候車時間。

其他視覺元素上,不論是下方黑色的六角形氣壩、兩側的黑色 Air Curtain 氣簾,還有兩側的黑色高光澤窗
框、黑色車頂架、還有足下的 19 吋 M Y 輻式黑色輪圈組,都讓其更具有運動張力。M Sport 車型更直接
標配 M深藍色煞車套件,提供更好的制動力,足下標配的是標準型舒適懸吊,但另可免費選配可變是運動轉
向+M 跑車化懸吊。


M Sport 車型更直接標配 M 深藍色煞車套件,提供更好的制動力,足下
標配的是標準型舒適懸吊,但另可免費選配可變是運動轉向+M 跑車化懸吊。

車尾在此代也有較大變動,最主要將牌照框從尾門上方、下移至後保桿處,廠徽則放大置於尾門中央,也是
歷代 X3 中首度將牌照框移出尾門的手法,筆者認為其整體看起來更為簡潔俐落。兩側則搭載全新設計 T 型
LED 尾燈,標配車型中央為銀色處理,若選配黑色高光澤套件中央飾條會改為燻黑處理。M Sport 車型下
方以黑色鋼琴烤漆分流器取代過往的外露排氣管。車尾銘牌一如前述所提取消「i」尾綴,改為大寫「X3」搭
配小寫「20」標示。


車尾在此代也有較大變動,最主要將牌照框從尾門上方、下移至後保桿處,廠徽則放大置於尾
門中央,也是歷代 X3 中首度將牌照框移出尾門的手法,兩側則搭載全新設計 T 型 LED 尾燈。

首款 BMW 中型車採 Android 架構 OS 9,科技化氛圍也同步躍進

談到內裝,筆者必須更正先前在海外試駕所提的資訊,大改款 X3 雖然跟 5 Series 等中型車一樣,採 12.3
吋數位儀表+14.9 吋中央觸控螢幕、iDrive 旋鈕硬體組合,其內的系統不同於 5 Series、X5 等車為 Linux
架構的 BMW OS 8.5,X3 上改為以 Android 為架構的 BMW OS 9 系統,讓 X3 成為第 1 款升級 OS 9
的 BMW 中型車。


採 12.3 吋數位儀表+14.9 吋中央觸控螢幕、iDrive 旋鈕硬體組合,其內的系統不同於 5 Series、X5 等
車為 Linux 架構的 BMW OS 8.5,X3 上改為以 Android 為架構的 BMW OS 9 系統,讓 X3 成為第 1
款升級 OS 9 的 BMW 中型車。

X3 搭載 OS 9 後,與 OS 8.5 最大的不同在於擁有圖像式操作介面、永久使用即時線上圖資、以及可擁有
BMW 進階數位服務,可透過訂閱制增加第三方應用程式(含廣播、串流音樂媒體、遊戲)以及更為豐富的個
人化設定,前 3 個月為免費、後續 1 年訂閱費用則為 2,200 元。其整體的導航地圖縮放比 OS 8.5 更迅速、
還有紅綠燈等顯示,遊戲娛樂也增添許多可玩性,但可惜少了 YouTube 播放功能。


BMW OS 9 重點在於擁有圖像式操作介面、永久使用即時線上圖資、以及可擁有 BMW 進階數位服務。


X3 標配具有車內攝影機功能,最主要還能遠端透過 BMW App 監控車內狀況。

而 X3 相當有誠意的是也將「AR 擴增實境導航」列為全車系標配,這點在筆者先前於人生地不熟的德國也
相當好用;對比對手 GLC 在國內需要 7.7 萬選配組合多光束頭燈+擴增實境導航的「專屬豪華套件」,X3
在這點確實有相當的誠意。只是稍嫌可惜的是不像 5 Series 的 Linux 系統是將 AR 導航畫面整合在儀表板
內,採 Android 系統的 X3 是改為類似 X2 車系在中控螢幕中,無法與 ADAS 畫面虛實整合,實用度與直
覺度稍微降低。


X3 相當有誠意的是也將「AR 擴增實境導航」列為全車系標配,只是稍嫌可惜的是不像 5 Series 的 Linux
系統是將 AR 導航畫面整合在儀表板內;對比對手 GLC 在國內需要 7.7 萬選配組合多光束頭燈+擴增實境
導航的「專屬豪華套件」,X3 在這點確實有相當的誠意。


採用 Android 架構 BMW OS 9 的 X3,原廠較為可惜的是未將 AR 導航畫面整合在儀表板內,
無法像 5 Series 與 ADAS 畫面虛實整合,實用度與直覺度稍微降低。圖為 5 Series 示意畫面。

其餘配備像 HUD 車況抬頭顯示器、三區恆溫空調等,這些都是 249 萬起的 X3 就標配;但在 GLC 就至少
單項要花 5.5 萬選配,有些甚至只能套裝選配。而不同於 249 萬 X3 xLine 標配搭載 6 支喇叭,此次試駕
的 X3 20 xDrive M Sport 車型更直接標配 750 瓦 harman/kardon 音響系統與 15 支喇叭;對比 GLC
200 上需花 5.6 萬才能加選 Burmester 3D 環場音響系統,X3 主打價格戰與配備豐富度的優勢相當明顯。


HUD 車況抬頭顯示器為 X3 車系標配,但在對手 GLC 上就需額外以 5.5 萬選配。


此次試駕的 X3 20 xDrive M Sport 車型更直接標配 750 瓦 harman/kardon 音響系
統與 15 支喇叭;對比 GLC 200 上需花 5.6 萬才能加選 Burmester 3D 環場音響系統。

除了 M Sport 車型搭載的 M Nappa 真皮平底方向盤,塑造不同於 xLine 採用六角形方向盤的典雅氣氛
。科技氛圍的營造,也是此代 X3 的重點,如筆者先前所提,X3 在螢幕下方也有著 BMW 環繞光幕,中
央置杯架與手機無線充電區域是原廠稱為「浮島式車型銘牌」的類珠寶盒設計,iDrive 旋鈕以高透光玻璃
妝點,甚至在兩側門板讓 3 角形環繞光幕、與全新的整合式控置面板結合,在在提升其科技感。只不過車
內如門把手等處的黑色塑料採用,比例確實比起前代多一些,好在臺灣版本並沒有將歐規 Econeer 100%
再生聚酯纖維列為標配,而是有導入皮質儀表臺,因此塑料感並沒有像歐規明顯。


X3 在螢幕下方也有著 BMW 環繞光幕,中央置杯架與手機
無線充電區域是原廠稱為「浮島式車型銘牌」的類珠寶盒設計。


iDrive 旋鈕雖然沒有用上 5 Series 等車系的水晶套件,但 X3 上也以高透光玻璃妝點。


兩側門板讓 3 角形環繞光幕、與全新的整合式控置面板結合,在在提升其科
技感。只不過車內如門把手等處的黑色塑料採用,比例確實比起前代多一些。

座椅方面,20 動力皆標配 Veganza 透氣皮質座椅、雙前座跑車座椅、雙前座電動腰靠。空間方面,後座
表現則大致與前代相仿,筆者 178 公分乘座下,後座膝部空間約為 2 拳以上、頭部空間則相當寬裕,若
是算到車內天篷則為 4 指,在同級間算是具水準的表現,其 4/2/4 分離座椅較為可惜、並沒有在後廂提供
快速傾倒機制,後座椅背也不能進行角度調整(上代車型可進行調整),好在椅背角度設定得宜,並不會有太
過直挺的感受,中央第三人腳部空間會因後驅平臺在地板的隆起略有影響。而空間感上標配的 20 xDrive
都沒有搭載全景玻璃車頂、需額外以 9.5 萬選配,若沒選配空間開揚感稍嫌壓迫一些。


20 動力皆標配 Veganza 透氣皮質座椅、雙前座跑車座椅、
雙前座電動腰靠,在皮質觸感與包覆性都有相當出色的表現。


筆者 178 公分乘座下,後座膝部空間約為 2 拳以上、頭部空間則相當寬裕,若是算到車內天篷則為 4 指,
在同級間算是具水準的表現,其 4/2/4 分離座椅較為可惜椅背也不能進行角度調整(上代車型可進行調整)。


大改款 X3 標配三區恆溫空調,這項配備在對手 GLC 上只能選配豪華套裝才能搭載。


配的 20 xDrive 都沒有搭載全景玻璃車頂、需額外以 9.5 萬選配。

後行李箱容積則比起前代的 550 公升有所放大,未傾倒前的容積提升到 570 公升,4/2/4 分離傾倒後則可
擴充至 1,700 公升之譜。後行李箱右側則有掛鉤、12V 電源、還有網袋置物空間,後廂底板打開還有部分
額外的置物區域。


後行李箱容積則比起前代的 550 公升有所放大,未傾倒前的容積提升到 570 公升,4/2/4 分離
傾倒後則可擴充至 1,700 公升之譜。底板打開還有部分額外的置物區域。可惜並沒有快速傾倒機能。


後廂右側有 12V 電源與掛勾。

M Sport 車型擁有衝刺模式與 M 款
煞車,國內採 BSG 48V 與歐規略有差異


因此在動力輸出部分,國內引進的 X3 20 xDrive,並不像先前筆者在德國體驗到的歐規有綜效 208 匹馬
力輸出,臺灣版本引擎本體的輸出為 190 匹/4,400 轉、31.6 公斤米/1,500 轉,其 BSG 48V 輕油電複
合動力可於急加速時額外輸出 11 匹的馬力,並配置 Steptronic 8 速手自排變速箱,靜止加速至 100 公
里為 8.5 秒,比起歐規 ISG 48V 輕油電車型的 7.8 秒略慢 0.7 秒。


20 xDrive 車型搭載代號 B48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引擎,臺灣市場採用 BSG 48V 系統、鋰電池組置於
引擎室內,引擎本體的輸出為 190 匹/4,400 轉、31.6 公斤米/1,500 轉,其 48V 高效複合動力可於急
加速時額外輸出 11 匹的馬力。

不過此次試駕的 M Sport 車型,比起入門 xLine 在動態駕馭上,還多出 Sport Boost 運動衝刺功能,長壓
降檔撥片可帶來 10 秒內最大動力。行車模式方面,提供包含 Personal 個人專屬、Sport 運動、Efficient
節能、Expressive 悅動、Relax 放鬆、Digital Art 數位藝術、Silent 寧靜共計 7 種模式可選。Sport 運動
模式中分別可針對驅動、ESP 動態駕駛、轉向設定調整,驅動為舒適/運動/進階運動共 3 段、ESP 為運動/進
階運動/DSC off 共 3 段,標配為舒適型懸吊,M Sport 另可免費選擇 M 跑車化懸吊+可變式運動轉向,或
是加價 3.8 萬選配軟應可調的電子懸吊系統。


此次試駕的 M Sport 車型,比起入門 xLine 在動態駕馭上,還多出
Sport Boost 運動衝刺功能,長壓降檔撥片可帶來 10 秒內最大動力。


行車模式方面,提供包含 Personal 個人專屬、Sport 運動、Efficient 節能、Expressive 悅動、Relax
放鬆、Digital Art 數位藝術、Silent 寧靜共計 7 種模式可選。其中寧靜模式開啟會同步將車內各各項娛
樂音樂與動態音效關閉。


Sport 運動模式中分別可針對驅動、ESP 動態駕駛、轉向設定調整,驅動
為舒適/運動/進階運動共 3 段、ESP 為運動/進階運動/DSC off 共 3 段。


X3 全車系也可在 Sport 模式下顯示動力輸出,全車系也標配 xDrive 動力分配與地形變化等顯示。

先前筆者在海外試駕時,就對此代 X3 的車室寧靜度、還有變速箱的順暢度感到印象深刻。回到臺灣後,臺
版的 20 xDrive 即便改搭 BSG 48V 系統,整體的印象大抵也是如此,8 速手自排的升降檔綿密暢快,比
起對手 GLC 的 9 速整體邏輯設定更為高明不少。而且即便未有雙層玻璃選項,但隔音靜肅性相信能滿足此
級距買家的期待。


筆者先前在德國體驗到的歐規 X3 20 xDrive,搭載的是
ISG 48V 輕油電系統,其在帳面上擁有更高一些的輸出表現。


回到臺灣後,臺版的 20 xDrive 即便改搭 BSG 48V 系
統,但車室寧靜度、還有變速箱的順暢度都仍有出色表現。

不過細究來看,臺版採用 BSG 48V 下,其動力搭配變速箱的契合程度,還有瞬間的輕油電動力輔助力道,
仍舊沒有像歐規採整合變速箱的 ISG 48V 出色,臺版在 Efficient 節能模式下重踩油門會較有些微的秒差、
動力才湧現,有點類似初段的渦輪遲滯。不過若是以 Personal 個人專屬模式行車,或是以更積極的 Sport
模式較不會顯現這樣的差異。


臺版採用 BSG 48V 下,其動力搭配變速箱的契合程度,還有瞬間的輕油電動力輔助力道,仍舊沒有像歐規
採整合變速箱的 ISG 48V 出色。但若是以 Personal 個人專屬模式行車,或是以更積極的 Sport 模式行車,
就不會有這樣明顯的差異。

以一般行車而言,其實 X3 20 xDrive 這樣的動力其實已相當夠用,而且筆者認為若喜愛駕馭樂趣的車主,
選擇 M Sport 車型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其有 Sport Boost 運動衝刺功能,對於車主不論是執行超車、或
是山路爬坡都有一定的助益。而且這具 8 速變速箱對於執行降檔的節奏反應,還有降檔控制轉速的自主權
都有一定的可玩性,只是先天馬力還是低於 200 匹大關,自然在動力強勁度就不若過去前代高輸出 245
匹的 xDrive30i 暢快。


選擇 M Sport 車型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其有 Sport Boost 運動衝
刺功能,對於車主不論是執行超車、或是山路爬坡都有一定的助益。

動態方面,此代的轉向在一般模式下偏輕手、更易於都會穿梭;在彎道則可切換為 Sport 模式帶來以往
BMW 精準轉向的手感,溝通感仍舊是比對手 GLC 更突出。而原廠強調車身前後懸吊的防傾桿結構、還
有底盤結構防護也有同步強化,後懸吊的後傾角也增加 19%,確實在直路行駛或高速切換車道更為穩定。


此代的轉向在一般模式下偏輕手、更易於都會穿梭;在彎道則可切換為 Sport
模式帶來以往 BMW 精準轉向的手感,溝通感仍舊是比對手 GLC 更突出。


原廠強調此代 X3 車身前後懸吊的防傾桿結構、還有底
盤結構防護也有同步強化,後懸吊的後傾角也增加 19%。

只不過在場景來到山區彎道時,筆者認為國內 M Sport 標配的舒適型懸吊在支撐感上稍嫌不足,彎道重心的
轉換側傾感受會比過往習慣的 BMW 休旅車大一些。當然,其還是比起 GLC 重心轉換更迅速,但筆者建議若
追求過往 BMW 品牌暢快駕馭的消費者,選擇 M Sport 車型同時、可以免費加選 M 跑車化懸吊,甚或是再
往上加選軟硬可調的電子懸吊。而若非刻意追求運動型的消費者,選擇入門 249 萬的 X3 xLine 也無妨,其
行路質感與舒適度都算是有出色的表現。而煞車制動力道在 M Sport 車型標配 M 藍色煞車套件下,煞停能
力對應其動力算是相當夠用。


筆者認為國內 M Sport 標配的舒適型懸吊在支撐感上稍嫌不足。建議若追求過往 BMW 品牌暢快駕馭的
消費者,選擇 M Sport 車型同時、可以免費加選 M 跑車化懸吊,甚或是再往上加選軟硬可調的電子懸吊。

「變換車道輔助」等助拳,駕駛輔助科技比起對手更全面

至於駕駛輔助部分,新世代 X3 比起前代也有長足進化,舉凡自動的「變換車道輔助」、ACC、車道置中、
AR 實境、道路虛擬實境顯示也一應俱全,「變換車道輔助」作動相當自然迅速,方向盤也可透過電容感應
只需「扶」著就能輕鬆駕馭。而如自動變換車道功能,目前在對手 Mercedes-Benz GLC 未在臺導入、亦
無法選配。其餘諸如 360 度環景與碰撞錄影、200 公尺自動倒車輔助、還有手機數位鑰匙 2.0 也都算實
用的周邊科技配置。


駕駛輔助部分,新世代 X3 比起前代也有長足進化,舉凡自動的「變換車道輔助」、ACC、車道置中、AR
實境、道路虛擬實境顯示也一應俱全。尤其自動變換車道功能,目前在對手 Mercedes-Benz GLC 未在臺
導入、亦無法選配。

不只價格戰、配備牛肉也足!入門 249 萬
就值得入手,而 M Sport 動態可更加差異化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大改款 X3,或許一般車型在動態的運動性仍未若以往強調跑格的 X4 精彩,但筆
者體驗過 M50 xDrive 確實有出色演出,相信若搭配一些運動化的選配 X3 一般車型也會有更佳表現。

而這代在價格競爭力、配備豐富度、科技進化程度則是最大亮點所在。後疫情時代供應鏈回穩下,筆者認
為這次 X3 開出 249 萬的入門價算是相當亮眼,加上入門 249 萬仍舊標配對手所沒有的智慧頭燈、HUD、
三區恆溫、變換車道輔助,其實筆者認為若非真的追求運動化外顯的外觀,249 萬的 xLine 車型就相當夠
用了。


後疫情時代供應鏈回穩下,筆者認為這次 X3 開出 249 萬的入門價算是相當亮眼,尤其入門 X3 20 xDrive
xLine 在比對手低 20 萬的基礎下,還標配對手所沒有的智慧頭燈、HUD、三區恆溫、變換車道輔助,確實
是總代理汎德在此代 X3 的「王牌投手」。


此次大改款 X3 開出 249 萬起的入門售價,對於起售價高出 20 萬、來到 249 萬的主要對手 Mercedes-
Benz GLC 會造成一定衝擊,尤其這 2 年 GLC 在疫情尾波帶來的熱銷與長候車期情況下,自然是大改款
X3 亟欲透過積極價格與配備設定造成「殺傷力」的主要競品。

至於入門 249 萬、與此次 277 萬 M Sport 車型達 28 萬的價差空間,則能夠讓消費者自行衡量是否以入
門款加選需要的配備;或是如 M Sport 一次在內外運動風到位,中間的取捨端看消費者自身需求。而若總
代理汎德能在 277 萬 M Sport 車型直接改將 M 跑車化懸吊標配,相信兩車型間的產品差異化會更為明顯。

但綜觀而言這次 X3 的 249 萬售價,確實夠「殺」、而
且配備端出一定的「牛肉」,對手確實得嚴防其市場威力!


入門 249 萬 xLine、與此次試駕 277 萬 M Sport 車型達 28 萬的價差空間大,筆者認為未來總代理可以
朝向直接改將 M 跑車化懸吊標配,相信兩車型間的產品差異化會更為明顯,讓 M Sport 車型有更貼近品牌
的駕馭樂趣本質,也較能吸引到過往 X4 的客層。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7 00:0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