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引信不只痛風鍋!5大高危險群愛注意
不少人以為吃海鮮會引發痛風,實際上那只是一部分原因。
不少人熱愛吃海鮮,近期餐飲業推出放滿各式海鮮的「痛風鍋」,號稱「即使發生痛風也無怨無悔」。什麼是痛風呢?據調查,痛風的發作原因大多與飲食有關,
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在粉專說明,高尿酸血症與身體代謝有關。而痛風發作的誘因,大多與飲食相關。約有60%的病友,在發作前有喝啤酒,18%有吃海鮮,有14%攝取動物內臟。
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建議,少吃含有大量嘌呤(普林)的食物,飲食均衡、多喝水,規律服藥控制血中尿酸,並且定期追蹤,就能減少痛風再次發作的機會。
我們可以趁此機會,了解何謂痛風。嘉義市衛生局衛教資料說明,「痛風」(Gout)是因尿酸蓄積在體內而發生高尿酸血症時,尿酸鹽結晶沈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即在四肢末端關節形成痛風石,引起急性或慢性關節腫脹發炎及變形。
血中尿酸濃度上升,而使尿酸鈉鹽結晶,發作的部位常在腳大拇指第一關節處突然發生嚴重的紅、腫、熱、痛,有時也發生在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發作可在數天到數週後即緩解,可能一年會發生數次,但也有數年才發作一次。
尿酸在血液中的蓄積的原因除了與尿酸的產生過多有關係外也和從腎臟排泄到體外的功能低下有關。痛風病人關節的滑液中可發現尿酸鹽的結晶。沒有治療時可能會在皮下產生痛風結節,也可能因引起腎臟機能降低而導致腎結石的產生。
痛風結節也可能在耳朵、肘、皮下、骨、軟骨、腎臟等身體各部位產生,排泄能力機能減低;腎臟疾病:使用藥物(利尿劑)也會使血中尿酸上升。
嘉義市衛生局整理出痛風的高危險群:
一、年齡:超過40歲以上。
二、性別:男性罹患比率高於女性。
三、酗酒的人。
四、飲食不當:喜歡吃動物內臟、貝殼類及海產等富含高普林的食物。
五、遺傳:家族中有遺傳痛風的體質。
六、藥物:使用利尿劑者。
嘉義市衛生局同時說明預防方法:避免喝酒、多喝水。且須避免攝取高普林食物,包含內臟、海產類、肉湯、魚肉類、發芽豆類、香菇、養樂多、發酵乳、胚芽類等應儘量避免少吃,以減少尿酸的形成。且須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餓過度。另外也需要每天適度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以及放鬆心情、減低壓力。
來源:自由健康網
|